对话嘉宾:
张润钢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张晓军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分析师高舜礼中国旅游报社社长
主持人:
陈富钢中国旅游报社经济编辑部主任
话题1:发展迅猛但不成熟
主持人:民宿是近几年旅游投资热点,也是行业内比较有争议的一个词。民宿作为一个新事物,发展之初就呈现较为迅猛的态势。在“民宿热”的背景下,旅游业界应该如何看待其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如何运用市场规律和旅游发展经验,促使这一新兴业态实现较为健康的发展?
我们谈第一个问题,我国民宿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总体上经营情况如何?请展望一下民宿业未来发展趋势。
张晓军:民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近年发展速度非常快。真正风起云涌是2015年,源于浙江“莫干山现象”的形成与影响输出,是各级政府行政手段拉动与新闻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莫干山现象”所表达的理念、做法,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迅速被全国旅游行业和各级政府接受。大家对莫干山地区的民宿发展形成一种膜拜,纷纷到莫干山去考察、学习。不仅仅是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更多是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治理与振兴、乡村创客等角度,民宿被政府和资本迅速接受。
民宿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近3年来的热潮主要出现在长三角地区。这与长三角经济发达、消费者成熟、地方政府助推等有关。长三角地区的民宿已经成为深入人心、消费者普遍接受、投资者非常乐于投入的一种新型现代服务业业态。长三角之外,大家对民宿也普遍接受了,但还属于跟随状态,有的地区还在观望,比如中西部地区。
在高速发展中,民宿行业发生着剧烈分化。首先,长三角地区的民宿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一方面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开发形式多样,人才培训、规划设计等支持性服务业态开始出现,产业链在延伸;另一方面也开始去泡沫化,行业价格在下降,部分民宿出现经营不景气。而其他地区,如北京周边的民宿,开始出现井喷发展态势;在西部地区,民宿成为客栈、精品酒店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
另一方面,民宿发展也出现过热现象。民宿在长三角能够迅速火起来,跟规划设计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有直接关系。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园林设计单位,在传统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出路,美丽乡村建设也需要设计,两者结合导致大量城市设计力量和资金进入乡村,民宿就是承载产业要素转移的主要领域。
乡村情况非常复杂。相当一部分投身民宿行业的规划师、设计师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对旅游消费市场尤其是服务行业很不熟悉,所以经过两三年后,不少市场主体碰得头破血流。他们是带着情怀来的,后来发现情怀和商业有很大矛盾。因此,2015年11月在黄山市召开第一届全国民宿大会时,我们预测2016年是民宿的洗牌年,许多人开始退出民宿市场,当然更多的人是将情怀和理性交织,对业态进行调整、优化。
有一种现象2015年露出苗头,就是大型企业开始进入民宿领域。今年这类投资行为已经成为民宿发展的主流。在许多小投资者退出的时候,大企业开始进入。这样的大企业有三类:第一类是电商平台,比如携程、途家,纷纷成立民宿业务部门。另一类是传统旅游企业,比如首旅集团。第三类是房地产企业,新华联地产在安徽芜湖做了一个鸠兹古镇项目,有上万平方米的物业要做成客栈、民宿和精品酒店。仅仅在北京,就有银泰、国奥、金融街等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在做或有计划投资民宿。2016年是社会资本、大资本、大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进入民宿行业的一年。
张润钢:我的感觉也是这样。这些年民宿发展的特点,一个是发展很快,铺天盖地的。中国的星级饭店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现在不过一万四五千家,而民宿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星级饭店的数量。发展快的原因,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他们对旅游方式、生活方式的新追求有很大关系。这其中有旅游因素,也有非旅游因素。
第二个特点就是不成熟。现在大家都在摸索,从发展商到运营商都是这样,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不太成熟。
未来,民宿无疑是中国旅游住宿业中前景最好的一部分。房车、养老、康复、亲子等业态前景也不错,但民宿的需求量无疑是最大的。以星级饭店为代表的标准住宿经过30年发展,现在积累起许多问题,加上需求侧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出现明显萎缩。尽管旅游住宿业市场总量在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扩大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非标准住宿占据了。其实从事标准住宿行业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这涉及资金、模式、理念等一系列问题,没那么简单。
未来民宿的发展热,我觉得还会持续,总体上还会是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中间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好。
高舜礼:民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点像乡村旅游,概念比较大、比较模糊,但没有必要专门讨论这个概念该如何确定。最初有农家乐、家庭旅馆、小型主题酒店等称谓,再到现在的民宿,应该是密切关联和一脉相承的,很难确定哪些住宿设施是民宿、哪些不是民宿。
如果与国外做一个比较的话,我国民宿的发展还处在中期阶段,起步阶段应该已经过去了。现在民宿的数量非常大,一些地区已开始明显地影响宾馆饭店等标准住宿的市场份额;档次也比较齐全,有的档次很高,房价也比较吓人。
民宿的经营情况差别不是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客流,这跟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和冷热情况密切相关。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民宿的价格、档次都比较好;也有个别的热点地区,比如云南的丽江、大理,民宿发展也比较好,但是周边一些县市就差一些了,档次或许还可以,但由于客流量少,所以价格上不去。
民宿受公务消费下滑的影响不大,自兴起之日起,就是以接待自费游客为主,经营规模不大,服务人员以自家家庭成员和亲朋为主,经营负担不是很重。有些家庭经营的民宿,即使一个星期接待不了几个客人,但因为是自家的房子,需要提供的服务也少,经营者也不会觉得艰难。
未来一段时间,民宿发展应该还是比较迅速的。说到市场竞争的话,应该是中高档次的、上规模的民宿之间竞争和洗牌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