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通常又称为“庙市”或“节场”。“庙”与“节”表明了庙会的两个基本元素,即宗教信仰与节庆。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群体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集市与贸易的元素日渐突出,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贸因素又伴随着在庙会上增加各种娱乐性活动,两相结合,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娱乐。由于各地区历史民情的差异,庙会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黄龙庙会,是为了纪念黄龙助禹疏导大江之功,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民众携带龙达、香蜡、食品会聚黄龙祈祷吉祥、游春观景或团聚畅坝,约定俗成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庙会。黄龙庙会是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民族民间活动,是在对黄龙沟山水的崇拜与信仰的基础上生成的,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与崇拜为基础的多民族多宗教共处的民间朝圣活动,其历史已经相当的久远了,在川西北以及邻近的青海、甘肃以及康藏等地都长久地享有名气。黄龙庙会何年起没有确切的考证,但自明朝兵马使马朝觐建造黄龙寺(前寺、中寺、后寺)以来,就有了黄龙庙会活动的记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日(今年7月9日至11日),是一年一度传统的黄龙庙会,农历六月十五为正会期,相传是黄龙真人修道成仙之日。通常农历六月十二起,香客如织,一直要延续到农历的六月十六。庙会期间,游客能领略到各族民众盛装拜祭雪宝鼎和为民造福的“黄龙真人”的盛大场面,传达着朝圣者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对幸福生活的祈愿;能见证到相恋男女转花池边,求知“上天赐福”的沉醉痴迷;能感受到家人、朋友一起游览观景团聚“畅坝”的欢愉;能观看到舞龙、跳锅庄、唱山歌、对情歌、弹琵琶、多声部等热闹场面;能品尝到酥油茶、青稞酒、牦牛肉、手抓羊肉、黄龙石磨豆腐、洋芋糍粑、酸菜面块等各种地方特色小吃;能够购买到各种土特产和别致的民族工艺品;能感受到庙会“洗山雨”的神秘。整个庙会期间人潮涌动、笑语欢歌,寺庙香火鼎盛,展现出群众淳朴的民族观念,洋溢着一种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融洽。
黄龙庙会,展示出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山水风光三位一体的黄龙风景区,让游客在与当地民众的亲自参与中感受节日的美好和快乐,感受黄龙厚重的文化以及人间仙境般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
新闻来源:宗教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