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似乎人人都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旅行象征着自由和洒脱。不过,并非每个目的地都适合“说走就走”。
首先严格来说,现在中国游客去南极其实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在《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中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中国公民到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公布的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以外的国家旅游”。南极目前恰恰就并不在其中之列。而且在专家眼中,因南极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也很难会被纳入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办法里。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国家到南极旅游的人数都有所下降,这也让很多南极游轮公司等有关市场正慢慢转向中国。但是目前南极方面的接待还有很大问题,就春节期间来看,百人团参观“长城站”时,却让站内的勘察人员有些无奈。目前南极肯定没有餐厅、酒店这种“高级场所”。游客来多是去考察站进行参观,站内的接待人员也非旅游接待专业出身。更关键的是,游客来了不能不接待,但如果这些游客想要吃东西,勘察人员就只能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游客,因为这里的食物都是按人数定量分配的,这样做似乎就有些不合适了。
其实,目前国际还有《南极条约》等政策对游客进行约束。不过这些并不是为了阻止人们去欣赏南极的美貌。现在一提到南极,“脆弱”、“敏感”之类的形容词便多会用来形容这里的生态环境。所以,虽然专家提出不能让国人赴南极旅游因噎废食。但是,出发前对于团员的审核,行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严苛要求……这些都是必须做到的。为了保护南极,我们现在的游客还是先别追求“说走就走”了。
新闻来源:四川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