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老照片:单调的服饰

琳琅满目的服装格外耀眼

嘉绒服饰

做工精巧

阿坝新闻网马尔康9月16日讯(记者 杨刚 赵原 郭子琦/文 记者 泽尔登 孟波 文田/图)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爱美是人的天性,服装是人们生活变化、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直接体现。

但是曾几何时,雪域高原的人民在旧社会里还过着衣不遮体的苦难生活,而这一切自从阿坝州建州便一去不返了。建州60年以来,伴随着我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州各族人民的穿着打扮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昔日,我州各族群众服装的功能仅限于保暖和御寒,而如今,漫步于我州的商场、店铺,琳琅满目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各族群众身上样式繁多的服饰已成为阿坝大地城市、乡村里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这种变化体现的是阿坝州的繁荣昌盛,这种变化展现了阿坝儿女的新风采。

服装是一种时代的标志,也是一幅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从衣着穿戴上,就可以寻找到时代变化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跳动的脉搏。曾经样式单一,色彩沉闷的穿衣历史早已成为了“老黄历”。

如今,走在阿坝的城镇村寨、草原河谷,百姓穿的衣服五彩缤纷,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和“补丁岁月”说再见

近日,家住茂县的黄斌老人家里好是热闹。在黄斌老人的60大寿上,他的儿子和儿媳为他置办了好些新衣服,有西装、休闲裤,甚至羽绒服,可以说是一年四季,一应俱全,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可是,在老人的衣柜里,还存放着一件“珍藏品”——满是补丁的旧棉袄。

“虽然现在农村日子好了,但是这件衣服还是舍不得扔啊,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是多么好。”黄斌老人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穷,他和弟兄们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的,母亲做衣服时尽可能缝制得宽大一些,让他们随着身体的成长能多穿几年,实在穿不成了就缝补一下再给小一点的孩子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而黄斌老人的穿衣故事也是当时我州群众穿衣着装的一个缩影。衣服、裤子穿破了,在膝盖处,袖肘处补上补丁是每家人都习惯了的事。然而,这一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过去穿衣上的捉襟见肘,已成历史不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商业信息的发达,人们穿衣的选择余地更大了;衣着的款式更加丰富多彩,衣服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风采,彰显个性的方式。不管在城里还是农村,不管是什么族别,大家都精心的装扮着自己。

藏装穿出“时尚范儿”

在阿坝县崇拉街的综合市场,每天人山人海。来自青海、甘肃等周边县城的外地人也时常要到这儿逛逛,看看有没有中意的好东西。在众多的店铺里,有个叫马尔里木的回族商人开的一家藏装服装店生意十分红火,既有批发,又有零售,不管是外地人还是当地人都爱去。“过去,大家都穿着男女不分那种宽大藏袍,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马尔里木告诉记者,近年以来,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广大农牧民群众有条件也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不仅仅是漂亮舒适的藏装,休闲西装、主题T恤、牛仔系列、时尚套裙等逐渐为牧民群众所青睐。现在,马尔里木还在盘算着在经营藏装的同时扩大经营种类,不仅做传统的藏装,还要卖农牧民们所喜欢的时装,他告诉记者,现在无论是传统风格的藏装还是各式各样的时装,新面料、新款式、新工艺层出不穷。马尔里木自己改款的新式藏装不仅着装方便、穿着舒适,而且特别时尚,不仅农牧民喜欢,就连过路的游客也被新式藏装这股“时尚范儿”所吸引,硬要穿着留影纪念。现在,牧区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都希望能通过穿着来展示出个性,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多彩衣装“点靓”生活

如今,走在阿坝的大街小巷中,人们看到的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着装色调,穿着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人们也会为阿坝增加一份靓丽。人们不仅对衣服的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和修养,“一季多衣”取代了“一衣多季”。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也在提高。各种各样的店铺愈来愈多,超市愈来愈多,其中就有不少的名牌服装专卖店和服装超市。而在这些店铺里,生意也很红火,每天都有许多男女老少来选购自己喜欢的服装。

在我州卫生系统工作的唐瑾便是一些服装店的常客,她在穿衣这件事上也相当讲究。在她的衣橱里,最多的是经典款的直筒裙、百褶裙。这类色彩明快、时尚亮丽的服装,被唐瑾看作是对自己美的要求。“记得以前有一阵子,流行‘港裤’、‘健美体形裤’,于是大家不管年龄、不论胖瘦都穿上身。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穿衣都注重配合自己的职业、气质,要穿出自己的风格。”

“哪件衣服配哪件衣服最好看?”如今这也成了一些群众“头疼”的事儿。“这不是因为衣服少,而是衣服的种类、色彩太多不知道怎么搭配了。

在过去,蓝、黑、灰三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深埋了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不仅要穿着舒服,还要穿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感,走在街上会看到红色的大衣、白色的裤子、紫色的T恤、蓝色的衬衫……每年、每个季节流行的色彩都在发生变化。

家住汶川县水磨镇的王秀蓉很有感触,“现在,各种面料、不同颜色的衣服是应有尽有,每到换季时都会添上几件不同颜色的衣服,很多还是品牌货,还真的是老来俏 。”

服装,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崭新的、开放的阿坝。

新闻来源:阿坝新闻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