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21日专电(记者明星)汉代“元始二年”的经济犯罪案卷,三国东吴“嘉禾”年间的钱粮出入账目,西汉益阳县的乡、里官佐的任免文件……在位于湖南益阳市区兔子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个古井内挖掘出了大约5000枚简牍。
21日举行的“益阳兔子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上,专家考证,该遗址为西汉晚期益阳县衙署所在地,这些简牍完整地记录了战国末年至三国东吴时期的古县衙运转情况,是中国罕见的古代县衙署档案实物资料。
作为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介绍,到目前为止,兔子山遗址共发现古井14口,其中已挖掘9口,每口井都发掘出了简牍。古井的深度一般在9至10米。
张春龙介绍说,兔子山遗址简牍时代延续之长,从战国、秦、汉一直到孙吴时期,数量之巨大,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赵化成教授认为,遗址中发掘出的各时期的简牍,构建起一个具体的时空框架,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既可编缀益阳乃至湖南的远古历史,也可据此研究各朝的政治、经济、司法制度,了解两千年前县乡政府的运作和普通吏员、百姓的生活情况。
兔子山遗址位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三里桥铁铺岭社区,资水与兰溪河交汇处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冈(铁铺岭)顶端。遗址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定名为“铁铺岭城址”,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铁铺岭又名陆贾山,是一条长条形的山冈,最高处海拔45米。铁铺岭范围较大,东北端小地名为“兔子山”,是城址的所在地。城址东北部分,仍可见壁立的土崖,高十米有余,应当是建城时刻意营造;低处可以看出存在壕沟迹象。
兔子山遗址从2013年春节后正式开始挖掘,到5月底,完成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近百处,包括古井10口,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3号古井发现简牍总数约为5000枚,分为木牍和竹简,保存良好。长度一般为23.5厘米,宽1.3~2.8厘米。特殊的大型木牍已见三枚,长49厘米,宽6.5厘米。“文字以毛笔墨书”。
而9号井出土大量生产生活用器具和简牍,其中陶器个体很大,特别是陶釜、盆、罐,不是普通人家所用,“可能是县衙食堂用具”。
记者看到,已清洗的简牍字迹清晰,大多为隶书,司法文书多为刑事案件审结记录,详细记录有文书产生的年、月、日,承办官吏职位姓名,涉案人员,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判决结果,记录者书佐姓名等。地点涉及范围广泛,具体记录方式为郡、县、亭或郡、县、里,有长沙益阳、茶陵、临湘、索、南阳宛邑、南郡江陵新安里,万岁亭、益阳亭等。官吏职位设置有:守、相、令、长、掾、史、佐、尉、中尉、亭长等。
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简帛中心主任陈伟表示,这些古井出土的简牍既有西汉早期吴姓长沙国益阳县档案,也有西汉晚期刘姓长沙国益阳县衙署档案,时间最早的简牍可以上溯至战国楚国晚期,内容为司法文书、官员管理及年代。尤其是其中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张楚之岁”的文字实物出土,更是填补了这一时期的文字实物证据空白,属于“一个时代的发现”。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