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准备到成都“粽子一条街”——马鞍东路买粽子的市民有些担心:随着成都“北改”,与马鞍东路紧邻的曹家巷一侧的老居民楼将陆续搬迁,“粽子一条街”会不会从此消失?天府早报记者昨日探访发现,“粽子一条街”不仅风景依旧,卖粽子的商铺从马鞍东路的上半条街延伸到了十字路口外的下半条街。大伙儿还说,他们打算把这条街发扬光大,除了包粽子,中秋节还要卖月饼。
火爆依旧
创始人之一马婆婆,依旧包粽忙
“买粽子哇,过来看一看,现包现卖!”昨日中午,走进被成都市民亲切称为“粽子一条街”的马鞍东路,招呼声不绝于耳。香菇肉粽、蛋黄肉粽、椒盐粽子……各种口味应有尽有。
记者见到“粽子一条街”创始人之一、88岁的马婆婆时,她正娴熟地包着白味粽子。马婆婆系着一条颇具民族风格的围裙,脚穿一双绣花鞋,很是健谈。
24年前,马婆婆和同住马鞍东路13号院的另3位婆婆因退休后无事,在院门口摆了个小摊包粽子。她们没想到,因她们带头,这条街现在会红火到这般光景。
供不应求
全家上阵包粽子,商家已近300户
这些年来,马婆婆一直都在包粽子,由于选料考究,经她手工包出的粽子,口感非常好,因此生意一直不错。“以前的配料都很简单,现在会有更多选择,比如加入清油、花椒等,吃起来口感就会更好。”马婆婆的儿子马建说,母亲在这条街上卖粽子20多年了,很多人来买粽子,都是冲着母亲的“品牌”来的。
马婆婆说,粽子除了讲究味道,更重要的是要安全卫生。从10多天前开始,马婆婆一家人就齐上阵,一天要包四五百斤的粽子,即使如此,也供不应求。由于供应量大,现在每天都需要有人通宵守夜煮粽子。马建说,为了包出地道成都味儿的粽子,他们都会提前一两个月到农村收新鲜的粽子叶。“这条街上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多,商家差不多近300户。”马建说,他们一家人要在这里一直把粽子卖下去……
卖粽街道延伸“外来户”添人气
今年“粽子一条街”首次延伸,卖粽子的街道从马鞍东路的上半条街延伸到了十字路口外的下半条街,人气更旺。
“我们以前在马鞍东路的上半条街包粽子,今年首次搬到下半条街来。”马鞍东路11号附7号的杨德珍婆婆说,这里的租金要便宜一些,生意一样看好。
在马鞍东路下半条街,做粽子生意的很多是“外来户”,这里包粽子的数量虽不及上半条街,生意却也红火。
杨德珍婆婆的大女儿说,子女们其实都有工作,他们看中了“粽子一条街”的商机,每年都会把年假留在端午节前夕,半个月收入能达到5位数。记者了解到,一些规模大的销售点,半个月的营业收入达15万-20万元。
“‘粽子一条街’肯定会继续存在下去,我们打算把这条街发扬光大,除了包粽子,中秋节还要卖月饼。”沿街的商户们说。
来源: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