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通过为起点,至今整整10年。即将于6月15日到23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显得尤为有意义,这是继财富全球论坛后,我市将举办的又一规格高、规模大、国际性强的大型盛事。10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做了大量投入,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10年,是中国非遗保护从起步、发展到初显成效的10年:2004年,我国正式批准加入《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展开;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2007年,文化部评定并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008年,文化部颁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文化部正式同意“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每两年举办一次;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全面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国际社会对我国保护工作充分肯定

10年来,我们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并逐渐深入人心,全社会积极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势头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9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总数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据文化部统计,10年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566项。大部分市、县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基本建立。10年间,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命名,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濒危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建设了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

四川已跻身中国非遗大省

就四川省而言,各级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清晰而敏锐地认识到非遗保护工作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已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层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各级政府加大对非遗保护事业的财政投入并逐年增大,全省各地非遗保护工作形成了制度化、机制化保障。截至目前,四川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0项,省级非遗项目46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82人,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四川已经跻身全国非遗大省行列。

蜀锦织绣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

就成都市而言,目前已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9项、省级代表性项目66项(含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市级代表性项目104项(含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9人(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2人(含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有2人已经去世)。正式命名了32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和3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建立起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宣传展示基地。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还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经国务院批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的文化节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是国际社会首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两年一届的非遗节,通过展示、展演、展销等形式,向世人呈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国政府在非遗保护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提升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和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水平,都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国际非遗节期间活动丰富、形式多样、贴近民众,主要包括:天府大巡游、非遗博览会、国际论坛、戏剧精品展演、分会场及配套活动等等,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踊跃参加,第一、二、三届非遗节分别吸引了400万、520万、570万市民和中外游客参与,真正成为“文化的盛会、民众的节日”。

新闻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