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数十名青少年身着汉服,在都江堰文庙内集体行“成人礼”,从此由家庭中无责任的“孺子”正式成为有担当的成年人。这一活动同时也标志着都江堰文庙在汶川地震发生5周年之际正式恢复开放。今后,每逢节日或重大节庆活动,游客们都能在这里欣赏到“春秋祭孔”、“奉主安庙”、“成人礼”等展现华夏民族文化的精彩表演。
此次文庙开园仪式包括“奉主安庙”和传统“成人礼”等环节。为配合成人礼仪式及开园活动,文庙还于当天下午举办了国学讲坛。
据了解,都江堰市文庙始建于五代时期(约公元907年),初建时称孔庙,历宋、元两代。明洪武初年,迁至城东,改称文庙。明末,文庙毁于战火。清康熙元年,知县马玑在文庙原址重建文庙大成殿,其后,历代知县都十分重视文庙的培修和完善,至光绪7年(公元1881年)文庙所有建筑群全部完成。1929年,文庙改建为初级中学校,1952年改为县中学。2008年地震后,文庙受到严重破坏,2009年,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文庙。文庙占地33亩,投资5000多万,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目前,都江堰市文庙是成都地区规模最大,建筑最完整的县级文庙。
文庙最前面的建筑为万仞宫墙,两边分別为圣域门,贤关门,院内牌坊建筑叫棂星门,往后是泮池和泮桥,两边有钟楼和鼓楼。再往上是大成门,两边是名宦祠和乡贤祠。大成殿是文庙中轴线上的核心主殿,殿内共有5组神龛,17尊塑像。正中神龛上塑孔子头戴冠冕的座像一尊;左右各有两排塑像,前排为“四配” 塑像(颜回、曾参、孔极、孟轲),后排为“十二哲” 塑像(左边是:闵子骞、冉雍、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右边是:冉耕、宰予、冉求、子游、颛孙师、朱熹)。
大成殿两边是东庑和西庑,分別祭祀156位古代的先贤和先儒。大成殿后正中是崇圣祠,祠内供奉孔子五世祖先的牌位。崇圣祠两边是尊经阁,祭器库,是专用于存放四书五经,四库全书和祭孔礼乐器的地方。
为深入研究并挖掘文庙的历史文化内涵,都江堰市将在文庙内开设国学讲堂、春秋祭孔、诗书画琴、艺文节目表演和青年国学营等活动,不断提升文化氛围,活化文庙的历史功能、建筑功能和旅游功能,将都江堰文庙打造成西南地区国学研究高地和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品牌之一。
新闻来源:四川旅游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