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如果说“嘉绒圣地、长征驿站、避暑天堂”是马尔康县打造旅游文化、形成文旅互动的一个缩影,那么围绕“缩影”搞基础设施修建、做文化研究、传承和发扬藏民族文化是马尔康县文旅互动打造出的现代文化旅游崭新模式。

近年来,马尔康县抢抓机遇,围绕“文化兴旅”这一战略,以4A创建为契机,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新篇章。据统计,2012年,马尔康县全年接待游客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5.76亿元。

2月4日上午11时,漫天飞舞的龙达和随风舞动的桑烟让整个松岗镇直波村沉浸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他们载歌载舞,共同迎接藏历新年的到来。藏历新年是藏区农牧民群众的节日,也是马尔康县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常说:“走进马尔康,就走进了嘉绒文化的腹心地;走进马尔康,就走进了嘉绒锅庄的故乡。”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的眷恋都融入到生产生活和民间艺术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笔者了解到,正在创建的国家4A级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将围绕建设“川西北游客集散地”和“打造中国西部嘉绒藏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目标,把全县大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核心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索民居、以及毗卢遮那圣窟、茶果寺等人文景观,辐射旅游带包括梭磨河峡谷风光带、红军翻越的第二座雪山梦笔山,雪马山高山湖泊等自然景点。

2004年,马尔康县举办的第一届“嘉绒锅庄节”空前盛大、壮观,参加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被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至此开始,马尔康县每隔几年就会举办一期“嘉绒锅庄节”,至今,也连续举办了三届。

嘉绒锅庄节上,来自马尔康县3镇11乡的农牧民群众齐聚马尔康县城,他们唱山歌、跳原生态锅庄舞,他们将最古老、最能展现艺术、最能反映民俗的一面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不仅有效传承了嘉绒原生态锅庄文化,而且为农牧民群众营造了一份安逸、舒适,又富有激情的文化活动。“嘉绒锅庄节”远近闻名,已提升为一张名片。

在马尔康县,嘉绒文化不仅得以保留、传承,而且伴随现代生活气息,部分歌舞更以现代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广场锅庄”就是最好的见证,每天,数以上百的各族群众沉浸在欢快的舞蹈中。

和嘉绒锅庄一样,马尔康县的土司文化和红色文化更是富有传奇色彩。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率领红军从此经过,红军在境内驻扎长达一年之久,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遗迹,卓克基会议遗址已被国家列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走进土司官寨,嘉绒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宗教文化等被“邛楼式”的建筑揉和,使马尔康县特有的文化旅游“大餐”相互交映、相得益彰。

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索民居,以及“若木妞”节,原汁原味的藏族文化共同构成了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运动休闲性与观光娱乐性有机结合的景区特色。按照五区一环线为空间结构,即:入口旅游综合服务区、红色文化观光游览区、土司文化观光体验区、嘉绒民俗文化体验区、山地休闲避暑度假区等五区,通过土司文化、红色文化与嘉绒民俗观光体验旅游环线进行串联,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嘉绒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现代休闲度假旅游理念”为根本,挖掘土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四大文化,最终到2020年实现土司文化、红色文化观光体验与山地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

未来,马尔康县将在保护和利用嘉绒原生态文化及环境的基础上,以生态景观、生产活动及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品尝和休闲观光为特色,围绕民族采风游、探秘游、科普游、度假游等内容,打造培育能让游客充分体验民族风情的旅游圣地。

新闻来源:阿坝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