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起,一个新鲜的名词开始为成都市民逐渐熟稔——环城生态区。这一面积达到187.1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肺”,环绕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及周边而构成,被形象地称作成都一条珍贵的绿色“翡翠项链”。
昨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的议案。
规模187平方公里
承载多项功能
环城生态区环绕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及周边而构成,被形象地称作成都一条珍贵的绿色“翡翠项链”
根据《总体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即是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7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构成的控制区,总的用地规模为187.15平方公里。
6个大型湖泊包括安靖湖、北湖、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和青龙湖;8片集中湿地包括安靖湿地、北湖湿地、龙潭湿地、青龙湿地、三圣湿地、锦城湿地、江安湿地和金沙湿地。
建设控制
绕城两侧200米至500米内不得新建住宅
环城生态区是成都市域总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保护、现代服务业与居住、文化景观、基础设施承载、城市应急避难等多项功能。
在建设控制要求方面,规划要求,农业种植物、苗木、生态植物植被、树木和水体的占地面积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80%;绕城高速路两侧200米范围内将主要用于生态建设,除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外不得进行其他用地建设;绕城高速路两侧200米至500米范围内允许布局适量现代服务业用地,不得新建住宅建筑。
根据规划,环城生态区内将构建“六湖八湿地”的生态湖泊水系,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去年11月,“六湖”中的锦城湖已经率先开建,12月28日“八湿地”中的三圣湿地也已动工。这两个项目均将在今年6月建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根据规划,该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将根据服务需求和服务半径按层级进行配置,以满足环城生态区及周边地区居民需求。其中包括:旅游休闲商业区3处,市级文化设施3处,大型医院2处,检测防疫中心1处,市、区级体育中心8处,殡葬设施5处,高等院校1处,中等专科学校4处,中学20处,小学32处,养老院11处。
便捷交通
规划快速交通、慢行交通和静态交通系统
作为市民未来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环城生态区便捷的交通必不可少。根据规划,环城生态区的综合交通系统将由快速交通、慢行交通和静态交通组成。
快速交通
规划“两环、八轨、二十八射”的快速交通体系。
两环——三环路、绕城高速;
八轨——8条轨道交通(轨道1、3、4、5、6、8、9、10号线)及其临近站点;
二十八射——28条快速畅达的放射状骨架道路,包括北星大道、犀安路—洞两路、沙西线、老成灌路、成灌高速路、IT大道、芙蓉大道、光华大道、光华八线、成新蒲快速路、新川藏路、老川藏路、货运大道、新机场高速路、大件路、剑南大道、益州大道、天府大道、新成仁路、成自泸高速路、成龙路、老成渝路、成洛路、龙石路、成青金快速路、龙青环线、蜀龙路、川陕路。
慢行交通
规划总长度约300公里的慢行绿道网络。
双环互联——在绕城高速两侧形成绿道双环,主要沿河道、湖泊、湿地、绿带形成互相连通的慢行绿道;
全域贯通——在环城生态区内形成满覆盖、网络化的绿道体系;
有机衔接——将环城生态区内的绿道体系与市域绿道系统连接,形成内外衔接、全域一体的慢行绿道网络。
静态交通
规划9处包含机动车(含旅游大巴)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的静态交通设施。
新闻来源:四川旅游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