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穿梭的车流模糊着双眼,当恶浊的空气袭击着鼻腔,当此起彼伏的噪声扰乱着本就难以平静的心绪……现代人将越来越多的热情投注于旅游,迈开脚步,把身体置于一个或近或远的并不熟识的地方,借以摆脱生活中的烦闷和疲劳。然而,旅游的真意是否仅仅是在不同于自身长期生活环境的另一个环境中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游玩?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人们对于旅游日益提高的期望值,抽丝剥茧地研究旅游的意义、比较旅游产品的优劣,对于每个将旅游作为重要增长产业的城市,都十分重要、万分紧迫。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激活了成都旅游业发展的一池春水。立足于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成都,作为中国内陆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强市,将旅游发展视为区域经济升级的强力引擎,按照“大旅游带动大产业”、“跳出旅游做旅游”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以创意为核心,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繁荣与经济兴旺的“同频共振”,极大增强了成都的城市软实力。成都经济快发展、生活慢节奏的独特城市文化,适合心灵回归和诗意栖居的城市气质,已经得到愈发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浓郁的魅力气息,让千年蓉城在激烈的竞争中英姿勃发,备受瞩目。
传承文明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午后,天高云淡。宽窄巷子的四合院中,溢出阵阵茶香,翻越了青砖墙。 墙外行人停住了脚步,想象着墙里秋千的光景。乘上有轨电车,仿佛在追赶着逝去的光阴,路上黄包车夫高亢的吆喝声,好像有着无穷的推力,把时空隧道里的电车向过去加紧推进。世界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中,民国建筑韵味不减,凝固了一段大江般滔滔东去的历史,游人便在定格的岁月中体味着安仁古镇的前世,品读着世界博物馆小镇的今生。西岭雪山上,雪橇疾行,雪花飞溅,折射出璀璨的光环,围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高涨的热情,给莽莽雪山增添了生机无限。踏上平乐古镇千年的石板路,特意将轻巧的脚步放缓,调动周身所有的感官,探寻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唯美爱情的馨香……
成都,用一批依托历史文化遗存而诞生的新历史文化景观给自己披上新装。历经沧桑的历史面容神奇地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每个景点的脉搏都跳动出文化内涵的悠扬韵律,将自己的传奇向游人娓娓道来。纷至沓来、留恋不去的八方来客,肯定了成都旅游开发中文明传承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挖掘的成功度。
成都文化旅游的成功,得益于尊重历史原貌,传承文化精髓。
清康熙年间,一千满蒙官兵在成都筑城而居,宽窄巷子最初的历史记忆便发轫于此。三百年风雨,由兵营而市井,由官城而街巷,当年的满城只留下宽、窄、井三条巷子,也就是今天的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少城、满城、四合院历史的集大成者,其旅游开发“修旧如旧”,秉承了老成都的文化精髓。通过挖掘宽窄巷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宽窄巷子找到了核心文化定位,作为“成都生活标本”,它是成都生活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今日的宽窄巷子愈发地成熟,向世界展示着其独有面貌。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化的还是商业的,多种业态形式都在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共生共荣,历久弥新的城市精神在这里弥漫、张扬。“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和“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的功能定位,将历史遗存的价值最大化彰显,赢得了经济效益和文化宣传效益的双重巨大成功。
突出个性 注重体验
在成都举办的“当代艺术生产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上,香港协一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克说:“成都已逐渐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旅游者的目的地之一。从宽窄巷子到金沙遗址,成都很多文化旅游产品都体现出它的独特性。”他认为,“这种独特性将让成都成为不一样的城市。”
不仅作为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孤本”的宽窄巷子在众多景点中独树一帜,以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的鲜明特色在车水马龙的成都市区护佑着惬意祥和的生活方式,成都近年倾心打造的众多旅游项目,都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不可复制的成功旅游产品典范。
大块的石头砌成的欧式建筑站在街道两旁,青石板的路面已经被行人的脚步摩擦得有些光滑,叮叮当当的响铃声是有轨电车驶来的声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穿着蓝色布衣的少女撑着花纸伞迎面走来。这是安仁古镇的民国建筑风情街,它与刘氏庄园和建川博物馆一同构成了安仁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三大板块。
始建于唐朝初年的安仁,取自论语“仁者安仁”而得名,具备独特的古镇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浓缩了川西近代史的百年风云。2009年6月,成都市政府宣布,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安仁建设成为世界级博物馆小镇,让它成为继大熊猫、金沙遗址、青城山、都江堰之后的成都旅游第五大品牌。
成都市之所以倾力将安仁古镇打造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较为完整和集中的民国公馆的古镇旅游项目,原因在于安仁坐拥三大垄断性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庄园、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公馆群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聚落。浓厚的文化基础、精品旅游资源的叠加使得安仁古镇具有其他旅游景点无法比拟、更无从复制的优势,在激烈的古镇游资源竞争中,以独特面貌脱颖而出。
百年安仁,馆藏中国。安仁古镇内已建成一条有轨观光电车,将古镇原有商业和新开发商业集中区域连接起来。成为一条完整的旅游观光线路,这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成都人没有止步于接受历史的馈赠,而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开动脑筋、做足功课,在不破坏历史风貌、保留文化韵味的基础上,让游客以绝对方便、惬意、科学的方式,多角度、多维度了解安仁古镇。
2009年12月,中国博物馆学会正式授牌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称号,成为中国唯一以博物馆小镇命名,以文博旅游产业发展立镇的文化小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称号的古镇,外国专家称“安仁古镇是旅游者了解近代中国人怎样生活的最佳去处”。
专家所称的“怎样生活”,即了解特定年代、特定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体验其生存状态,恰恰是现代文化旅游的深层吸引力所在。当我们满怀憧憬奔赴早就在脑海中构想、揣测、描摹过的旅游目的地,往往因景点没有将其内在文化魅力充分释放而产生疏离感,切莫谈深入其中,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浅尝辄止的旅行经验因缺乏“带入感”而使游人意兴阑珊。以转换环境、缓解压力和增长见闻为目的的现代旅游中,消费者希求的是纵深的体验营销。正如成功打造了多个宏大旅游项目的成都文旅集团董事长尹建华所言:“价值传递阶段,重点是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的推广。” 成都文化旅游开发的不断成熟,集中体现在其对旅游项目的建设不仅停留在以景区景点形象为主的推广,而是根本着眼于城市的人、环境、文化和生态的价值,以达到使游客深度认同城市特质、从而超越同质化旅游竞争的目的,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充满文化底蕴与活力的城市生活,以及现代化的城市精神。
融入现代生活精髓 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探索文化旅游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成都高度重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亲身体验近几年成都市成功推出的旅游项目便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与时尚的结合,是对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的一种再创造,是在构筑一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产品形态。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圣杜甫留下了的千古名句,使“西岭雪山”扬名四方。位于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原始林海茫茫无际、奇花异草数不胜数、激流飞瀑终年不断,是堪称壮观旖旎、神秘奇特的高山自然风景区。春看百花,夏观群瀑,秋赏红叶,冬弄冰雪,经过悉心打造的西岭雪山不再只有单一的滑雪功能,它已成为成都近郊不可多得的休闲、度假、避暑、登山、滑雪、赏雪玩雪的好去处。
之前的西岭雪山属于观光型旅游,游客一日而走,这种以观光为主的消费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旅游方式的需求。为此,西岭雪山深度开发初期就“新西岭”的定位方面参考了许多法国山地运动旅游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先后邀请了法方相关人员对景区进行考察,最终将西岭雪山定位成集观光游览、户外探险、运动休闲、科研考察为一体的国际山地旅游景区。西岭雪山在成都众多景区中率先提出山地旅游新概念。
从2008年开始,负责西岭雪山开发的文旅集团开始对西岭雪山进行整体的提档升级,针对酒店、索道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服务水平。全套引进瑞典和加拿大山地木屋别墅的五星级主题酒店,打造标准较高的四星级酒店,在老酒店基础上升级改造三星级酒店。而在索道运输能力的提升上,文旅集团引进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索道之一,运力大,速度快,每小时供两千人乘坐。
吃、用、住、行、玩整体布局,大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步发展,把握文化旅游消费增长的巨大空间,形成超大复合全功能旅游度假区,带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是西岭雪山乃至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并且已经为实践所肯定,值得其他正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城市研究借鉴。
文化旅游 造就最“硬”城市软实力
如果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十几年前提出“软实力”概念时,人们还不太理解其要义的话,那么在今天的中国,“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路径。2009年,根据有关权威部门所作的“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调查”,在全国所有非直辖市的城市软实力排序中,成都位列第一,荣膺“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城市软实力指标体系,是由文化号召力等十大指标组成。成都的各项指标均居前列,是我国软实力超强的城市之一。
从全方位发掘文物价值,发展金沙文化到举办成都大庙会、延伸锦里民俗休闲街,壮大三国文化;从“芙蓉国粹”等精品旅游演出成功发掘川剧艺术的当代价值,到草堂人日活动弘扬诗歌文化……成都市把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城市战略性产业,使得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递增,近几年文化产业增长率超过全市GDP增长速度。
恰逢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新形势下,成都人深刻认识到文化与旅游唇齿相连,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底蕴的旅游,也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放开手脚以文化促旅游发展,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好构建现代旅游软实力的核心工作——彰显文化主体性,在旅游开发时发掘成都最富魅力的日常生活资源,呈现以自身的文化吸引力为核心的整体形象,有效满足游客对成都生活的体验。
成都的城市软实力,是两千多年文化积淀成就的深厚底蕴,是追求进步同时悠然品味生活的独特个性,是纤毫不隐、诚实好客的绝佳口碑,是这座城市美好大方的坦荡灵魂。成都,以文化旅游吸引天下宾朋,提升精神感召力,执软实力强市之牛耳,为发展中的城市镌刻了模板,为前进中的中国奉献了厚礼,为变幻中的世界了解最真实的成都打开了窗口。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