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春意盎然的乡村美景,黄土墙小青瓦的农家房屋,清净雅致的农家院落……伫立于九寨沟县永丰乡,翠绿流淌的春日风光、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浓郁深厚的乡村文化令人陶醉。近年来,九寨沟县紧抓灾后重建和“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契机,大力改造农村环境风貌,调整产业结构,将景区游延伸为乡村游。如今,该县村寨里里外外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让百姓着实幸福了一把。

走进九寨沟县永丰乡“吉祥如意”休闲农庄,方方正正的小院内,左边的翠竹簇拥着古色古香的两层楼阁,右边则种着一排万年青和其他盆栽,整个院落虽朴素平常,但却干净雅致。主人王祖斌和妻子正在热情地招呼客人,上菜、倒水、安排住宿,忙得不亦乐乎,“住宿、停车、乘荫纳凉、品乡村菜肴,体验农户生活,亲自摘菜摘水果、感受我们的地方特色南坪小调……服务一条龙,游玩九寨沟的游客当然就特别喜欢来我们这里。去年一年,我们除去成本赚了18多万元。”王祖斌忙里偷闲地和记者攀谈起来。

攀谈中,记者了解到,王祖斌是永丰乡下寨村最先办起农家乐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很多地方的农户搞“农家乐”生意都很好,于是一家人经过商量, 2000年就在自己的村子里开始办起了“农家乐”。由于当时乡村旅游还不盛行,来农家乐的主要是本县的客人,再加上村内的环境不好,村道也是泥巴路,农家乐挣的钱还不如种地和外出打工挣的钱多,但在2009年后,情况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阿坝州确定在全州范围内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永丰乡是九寨沟县众多被纳入规划建设中的乡镇之一,按照县上对精品旅游村寨建设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包括王祖斌家在内的数十家农家乐开始对原先的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并腾出空房改装成高规格的客房,将外墙抹黄,增加房屋小吊檐,院内栽花种草……精心打造下,一个乡风四溢的新型农家乐立时呈现,不久,这里便迎来了旅游旺季的第一批游客,仅一天便赢得了近2000元的可观收入。

在九寨沟县,因乡村旅游发展而过上幸福日子的不只是王祖斌一家。记者了解到,九寨沟县充分发挥九寨沟旅游景区的“明星效益”,在全县大力发展集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文化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聘请专业团队对各乡风貌进行规划设计,着力完善试点农户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在“乡村游”的入村口及其道路沿线安装路标指示牌,给农户安装上门牌,不断提升建设档次,集中打造了一批具有民俗特色的藏(农)家乐以及具有川西北民居风格的乡村客栈。同时还辐射带动一批农户自主参与到“乡村游”建设中。2011年,经过集中打造的农户试运营期间便实现了平均每户1万元左右的旅游收入,于是,乡村旅游在九寨沟县蔚然成风,2011年,全县已有开业资格的农家乐、藏家乐总数为50余家,仅去年一年时间,乡村旅游就接待各类游客人数超过5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益600多万元。

“自从我们这里的精品旅游村寨建设完工后,村里那叫一个漂亮,停车场、游人中心、健身广场,要什么有什么;再说说村里现在这环境,水泥路直接通到家门口,每家每户房前都是花花草草的,就这段时间,你看看,那蔷薇花开得多漂亮,环境好了,我们村的农家乐也更火了,收入也多了,现在哪家没个车,日子可滋润着呢!”王祖斌高兴地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一件件地说着,“条件这么好,游客也愿意来,尝一下农家饭菜,再在这住一晚。”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配套,从乡容村貌的提升到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记者了解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九寨沟县还不时聘请专业人员,从各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群众工作祖,通过举办服务员培训班、文明礼仪培训班等,对参与“乡村游”的服务人员和村民进行业务培训和文明礼仪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他们由“庄稼人”向“旅游人”的转变。学习普通话、英语,研究菜谱,外出考察……现在,乡村游热潮蔓延的同时,一股学习热潮也在九寨沟县不断的蔓延。“以前和土地打交道,哪个会说普通话哦,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仅普通话,就是英语,我们都会一两句呢。”看着王祖斌脸上挂着的幸福笑容,记者不仅深深感叹乡村游带给九寨沟县百姓的巨大变化。

如今,在九寨沟县农村,房子漂亮了,环境优美了,交通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九寨沟县特有的藏乡风情和农家小调,正转化为当地群众的一笔可观财富。
来源:阿坝州旅游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