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快城市”与宜人成都“慢生活”
——对“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之都”的解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短短十余年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跃升。着眼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立足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去年底,成都市推出了成都休闲旅游推广口号——“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之都”,以这座城市的内在特质去吸引世界的关注。
一、“快城市”,凸显城市的蓬勃发展和昂扬的精神
城市的“快”,在于与世界同频共振、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三次产业优化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4%和82.9%,不但在中西部城市中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更稳步迈向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梯队”前列。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未来十年发展最快城市》研究报告,成都名列首位。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确定将在成都举办,成都将成为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香港、开普敦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会议的城市,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进入了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以“五大兴市战略”为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空间必将更加广阔,步伐更加坚实。二是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成都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大力实施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和通信枢纽建设,着力打造西部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取得了长足进展。今日的成都,尽管地处西部内陆,却早已不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局。城市路网内联外通,高速公路通江达海,铁路运输稳居枢纽,航空运输跃升全国第四城,形成了高效、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与此同时,城市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公共设施和服务更加完善,为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成都已吸引2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日益成为中西部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三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在近些年建设发展的进程中,成都先后实施府南河(锦江)、沙河综合整治,东郊老工业企业调整搬迁等重大工程,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陆续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2010年,成都确立了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并在全市启动建设11条连线成片打造的示范线,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成都还在中西部率先启动了城市健康绿道建设,在为市民和游人提供生态、休闲、景观、通行等多种体验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条新的城市生态廊和风景带。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启动了城北片区老旧城市形态和落后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全面开始天府新区建设,城南城北齐飞共进,成都将以更加华美的姿态屹立在中国西部。
城市的“快”,在于积极向上、卓越进取的精神。成都得名,源自“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典故,成都先民的创造力与进取心由此可见一斑。战国时,李冰父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了成都“水旱从人”、“天府之国”的长远之利。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成都既有过“扬一益二”的繁盛,也历经浩劫、走过百废待兴的艰难,然而,两千多年城址不变、城名不更,人文脉络始终得以延续,为全国城市所仅见,足见成都人民柔韧与坚强的性格。上世纪70年代末,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中,成都人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走在了全国前列。新世纪以来,成都率先在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2007年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等许多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2008年,成都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都江堰、彭州等地灾情严重,成都人硬是以崛起于危难的不屈,凭着过人的智慧与胆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人民的关怀支持下,不但在短短数年间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更化危为机,实现了经济社会新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成都人正朝着充分国际化、全面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阔步前进。在成都发展的历程中,每一个足迹都镌刻着成都人坚韧不拔的风骨和敢于创新创造的活力,这也是这座城市“快”的精髓和根本所在。
二、“慢生活”,道出城市深厚的积淀和从容的品质
“慢”的生活,并不是磨蹭、懒惰,而更强调自然、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既需要自然协调、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为依托,也需要沉淀在城市的厚重文化浸润,更需要一种从容、自信的城市品格支撑,是内外兼修、自得平衡的体现,这也正是成都这座城市的特性。
成都的慢,是因为拥有自然与历史人文沉淀的厚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利在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两千多年来安享“天时”与“地利”,也让这里的人民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的需要,还有着对生活品质和更高格调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渐渐积淀成这座城市浓郁的休闲文化底蕴。成都人注重生活品质、懂得追求幸福生活、深谙自然之道的性格,是千百年自然养成、天赋厚赐,也是历史积累与人文沉淀。成都人推崇忙闲适度、劳逸结合,忙则勤勤恳恳,闲则放松休憩,忙闲之间阐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真谛。这既是成都人乐观豁达的体现,其实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选择。成都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哲理不但深刻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成都人乐天知命的独特性格。大灾之前,成都人坚韧顽强、大爱无声,但这与他们常日里尝一味菜、品一杯茶的细致,晒太阳摆龙门阵的闲散,却并行不悖。正是成都人骨子里的这种通透、达观和对生活本身的热爱,汇聚成了这座城市从容淡泊的品质。
成都的慢,是因为拥有自承天赋、持续创造的空间尺度。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按照形态、文态、生态、业态四态合一,产城一体、城乡相融的理念,在空间设计上更加注重系统化、人性化、生活化,城市内涵上更加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张扬现代文明,着力打造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持续优化的享受慢生活的环境。来到成都,很多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舒服。在城中,既有杜甫草堂、武侯祠这样清幽怀古的胜迹,也有宽窄巷子、锦里这样浪漫雅致的特色街区。在乡间,充分体现“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农村新型社区星罗棋布,古镇古街醇厚热情,农家乐质朴好客,每年春季油菜花盛开时,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便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成都给自己确立了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完善了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其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原则都在以人为本。成都是一座有特殊味道的城市。这味道,就在她平易近人的气质,骑一辆自行车,大街小巷、城里乡下慢慢转悠,行走之间,都是风景。
成都的慢,是因为拥有张弛有律、尽心随意的舒适度。成都既是流芳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时尚明丽的现代化都市。在成都,衣食住行无不便利。作为国家旅游城市,成都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体系和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忙碌的人们在这座城市里总能够找到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的理由。游人来到成都,住有星级酒店,也有客栈民宿;食有五湖四海的风味,也有地道的成都火锅、小吃;购物有繁华热络的春熙路、盐市口,也有特色独具的街边小店;行有发达便捷的交通体系,周边景区一日可及,市内名胜无处不至。若讲到休闲,则既可以在市内访胜怀古,或到茶馆闲坐品茗,也可以到郊区踏青远足,上青城探幽,登西岭赏雪,或者到鱼凫、文锦江泡温泉养生与康体理疗,到安仁、平乐、黄龙溪逛古镇遍访民俗,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龙门山更是难得的好去处……在这座城市,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需求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成都的慢,是因为拥有闲庭信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成都是一座文化之城。在她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中,书写过神秘灿烂的金沙文化,厚重悠远的蜀文化,以及国人耳熟能详的睿智机变的三国文化,为今天的成都留下许多隽永的遗存,值得细细品读。然而,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她闲庭信步的自信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历史的风云,使成都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移民的城市,四面八方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来到这里,既融入她,也为她带来新鲜的气息,从而形成了成都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也因为如此,造就了这座城市取众家精华而独树一帜的自信和从容。在成都,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不会感到被排斥、被边缘化,都一样能够感受到成都人的热情和好客,一样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闲适和从容,住得久了,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变成了成都人。
三、闲不住的休闲之都,诠释广泛的实践与丰富的体验
在成都的人们闲不住。成都人是勤劳、善良、智慧、坚韧的,他们的努力和拼搏,创新和创造,为这座城市的繁盛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她美好的未来不断开启新的辉煌。当前,“五大兴市”战略蓬勃展开,天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瞄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目标,展望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蓝图,成都的“快”起点更高、质量更好,成都的明天还会更加美好。
来到成都的人们同样也闲不住。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城市欣欣向荣的变化。成都是国际美食之都,川菜四海闻名,在这里,可以尽享风味独特的各种美食。成都是国家旅游城市,这里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保存完好的古镇古街;这里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山川秀美,四季常青,令人流连忘返;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更是这座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来到成都,既可以遍访古迹,也可以到古镇、乡村一游,既可以登山揽胜,也可以水边嬉戏,既可以购物观光,也可以闲坐发呆,成都的“慢”是细致的,也是丰富的,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里找到合适的休憩方式,身心得到全面放松。
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和细腻精致的休闲胜地,在成都实现了最佳的结合。“快”和“慢”的有机统一,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魅力。要亲身体验“快城市”的“慢生活”,感受闲不住的休闲之都,就一定得到成都来。
来源:第一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