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客盈门 绵州处处春
3月17日,早春的寒意退去。安县雎水踩桥会伴随绵阳首届乡村旅游节热闹开幕。
踩桥活动持续3天,吸引来30多万游人。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和传统经典的民俗展演让安县雎水踩桥会旅游收入过千万元。踩桥会的人气爆棚,也让安县境内的50多家农家乐生意热火朝天,折射出绵阳乡村旅游产业独具魅力的辐射优势。
绵阳灾后恢复重建中,乡村旅游强势崛起,成为绵阳第三产业中的潜力股,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的开幕,标志着乡村旅游已成为绵阳旅游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元素。
作为绵阳旅游新的亮点与增长极,乡村旅游成为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成为灾后恢复重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惠民富民的催化剂。
百花齐放才是春——
走出营销俗套
中共绵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灾后美好新家园发展振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的富乐绵阳蓝图。方位已然确定,之后是把握航向乘风破浪的魄力。绵阳的决策者,在2012年的阳春三月,用绵阳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展示灾后恢复重建之后绵阳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希望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体验绵阳的风土人情,尝尝咱们绵阳的农家美食。”启动仪式上,绵阳市副市长李亚莲发出热情邀请,绵阳乡村旅游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2012年春天,也是绵阳旅游经济发展的暖春时节,乡村旅游活动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在平武,白马藏歌会与雪顿节一起被列为藏区8大节日活动,成为绵阳文化旅游新的重头戏;在北川,吉娜羌寨、石椅羌寨、卓卓羌寨等一批新兴旅游村落花开得正艳,民族风情令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在安县、在江油、在涪城、在游仙……绵阳的山村乡寨,到处是来自周边县市、省内各地,乃至更远地方的游客赏花踏青。绵阳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绵阳乡村旅游的规模将更加茁壮,档次更加升级,内涵更加丰满。
乡村旅游发展热火朝天,如何使之凝聚产生更大的能量与效益,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成为点燃乡村旅游产业经济、释放更大活力的一条“引线”。目前,绵阳正积极打造2条重点乡村旅游产业带,进一步延展绵阳乡村旅游的品牌张力。据了解,依托绵江快速通道(绵阳—江油)和辽宁大道(绵阳—安县)这2条道路沿线及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绵阳挑选出一批极具实力和规模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培育。通过“精兵强将”,撬动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聚集发展,绵阳乡村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和休闲度假功能将更丰满立体,而绵阳也将逐步培育出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品牌。
涪江河畔春来早——
产业踏上新征程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活动、中国(北川)第三届辛夷花节、盐亭嫘祖故里系列活动、窦圌山三月三庙会……首届绵阳乡村旅游文化节的“菜单”着实丰富。
百花齐放的背后,是绵阳旅游整合资源的行动力,是绵阳旅游创新营销的竞争力。此次乡村旅游文化节,由绵阳市政府牵头、各县市区联动的方式汇集当地9个区市县推出风格各异、亮点纷呈的旅游活动。赞誉来自旅游企业和老百姓:首届绵阳乡村旅游文化节用一个个主题活动串联起所有景区,让富乐绵阳的旅游品牌效应深入人心。赞誉来自业内专家:首届绵阳乡村旅游文化节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完善的持续式旅游宣传促销机制。
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绵阳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举办地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万余元,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同比增长3成以上。截至目前,绵阳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120万人次以上,吸金过亿元。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绵阳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改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转型,让人们看到绵阳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之变;“硬投入渐退,软服务跟上”的战略,让人们看到绵阳乡村旅游经济潜力之变;深入挖掘节会旅游经济的魅力,让人们看到绵阳乡村旅游市场客源之变。
首届绵阳乡村旅游文化节的舞台上,绵阳旅游局与旅游企业上演了一出完美的“双打”配合,取得了品牌与市场的双效益。既做教练员,又做运动员——知名旅游专家谢元鲁认为绵阳旅游局的“双重身份”拿捏妥当。为了调动当地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绵阳旅游局分门别类地为当地旅游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同时,绵阳旅游局还为景区寻找到优质的合作伙伴:比如在重庆,绵阳旅游局就为与当地一家知名旅行社合作,达成了景区用门票置换宣传费的协议。
成都的地铁,重庆的轻轨,西安的旅行社门店——天气尚未转暖,展示绵阳“科技城之奇,蜀汉文化之美”的形象宣传铺天盖地;紧随其后是药王谷、七曲山、猿王洞,北川地震遗址游、羌族风情体验游等绵阳龙头景区和精品线路强势登陆。通过绵阳旅游局领头做营销城市品牌形象,当地旅游企业跟进产品营销打开市场——政府与企业“1+1>2”。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