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成都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试点工作作为成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试点工作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及时启动,切实推进。”在昨日召开的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试点研究工作第二次会议上,成都市旅游局长白国欣在接受笔者专访时称,目前成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良好。为进一步突出改革重点,我市旅游除已经推出的八大创新举措外,下一步还将实施五大战略,来促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1-10月 成都旅游进账718亿

据了解,1-10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18.54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99亿美元,同比增长59.5%。接待旅游总人数8867万人次,同比增长46.9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5.83万人次,同比增长68.87%。

八大创新 突出改革重点

创新旅游规划。修编了成都市旅游总体规划,提出了全市旅游“一区两带”(都市旅游区、龙门山、龙泉山旅游发展带)的空间布局。采取“总体规划、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文化与体育规划、交通与配套设施规划、管理与服务引导规划”等“七规合一、上下联动”的编制方法,编制了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总体规划,并明确功能区总体规划为功能区顶层规划,功能区内的所有规划都要与之相衔接。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了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相关区(市)县为实施主体、统规分建的功能区管理体制。都江堰市、青白江区等11个区(市)县成立了旅游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或管委会。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与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成都大学共同成立“成都天府源旅游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景区管理新模式。

创新重大项目审查机制。建立了重大旅游项目库,制定了生态旅游功能区重大项目审查办法,原则上生态旅游功能区内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或投资额不足1亿元,但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品牌项目由功能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按程序报批。

创新投融资机制。龙门山相关六市县和成都文旅集团共同出资2.2亿元,成立了龙门山功能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发挥龙门山功能区平台公司的投资撬动作用,引导开发龙门山功能区重大旅游项目。四川省中行在贷款融资上给予龙门山功能区等成都市重大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项目提供总额为100亿元的授信支持。龙泉驿区、邛崃市、郫县等区(市)县组建了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搭建了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

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努力探索建立“城市旅游整合营销工作机制”,推进成都“最佳旅游联盟”建设,促进银旅合作,实施联盟营销,构建成都旅游“价格洼地、服务高地”。目前,全市已发展最佳旅游联盟单位300余家。成功举办“中国·成都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银联长城熊猫卡首发仪式”。同时,我市在央视投播了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境外7个主要客源市场设立了成都旅游宣传营销总代理。

创新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今年9月,我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验收。最近,又迎接了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复核检查组检查。温江区、郫县、邛崃市、青羊区、锦江区和都江堰市等6个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区(市)县通过了评估验收,成都欢乐谷景区、锦江宾馆、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等39家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通过评估验收。建立完善了成都旅游呼叫中心,开通了15个座席、24小时值守的成都旅游服务热线96927。截至10月,旅游投诉受理197件,结案187件,结案率为95%,游客满意率为100%。对成都旅游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率先建立了网上旅游投诉系统。

创新旅游业态文化。推进了宽窄巷子、锦里业态的提升,完成了非遗博览园建设,兰桂坊街区、东区数字音乐公园正式营业,启动了宽窄巷子2期、文殊坊2期、欢乐谷2期和国色天乡2期、水井坊特色街区建设,按照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的要求,基本完成了街子、平乐、黄龙溪等5个古镇的业态提升,加快了安仁、西来等6个古镇建设,全面构建天府古镇旅游圈。

创新旅游服务工作。建立了游客满意度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前三季度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国前列。1-10月,全市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检查11次。

实施五大战略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我市还将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体制创新为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端发展为目标,以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实施旅游创新发展、重点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和优化发展五大战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建设‘宜人’成都,促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白国欣告诉笔者。

推进旅游创新发展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深化旅游功能区一体化体制改革,以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为载体,把龙门山、龙泉山功能区建成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的样板;强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同时强化旅游协会行业服务职能和行业自律功能。

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推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引导旅游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旅游项目投资、旅游商品研发、旅游装备制造走园区化、景区化和综合体化发展道路,结合实际建设旅游商品制造产业园、旅游教育和创意产业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大型旅游综合体。

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用于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建好旅游功能区建设开发平台公司,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旅游产品问题和业态问题。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扩大旅游企业投融资规模和渠道。

推进旅游重点发展

加快重点旅游区建设。加快都市休闲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游憩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为主的都市休闲旅游;加快生态旅游功能区建设,依托龙门山优质的自然文化资源,发展以遗产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运动养生为主的山地旅游产品,着力培育高端旅游度假产业。依托龙泉山山地农业和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田园体验、乡村休闲、生态度假、运动康体等生态旅游项目;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把其建设成为带动成都旅游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和现代旅游发展的创新区。

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推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地、中华熊猫世界和以武侯祠为代表的文博旅游项目的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旅游精品项目的核心吸引力。同时,抓好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天府古镇旅游产品和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建设。

扩大旅游开放合作。重点扩大口岸开放,加快开通成都与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市场的直航线路,形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的航线网络和旅游航空便捷通道,积极争取成都口岸对主要客源地国家或地区实行7天免签和落地签政策。

推进旅游品牌发展

集中塑造“休闲之都·熊猫家园”旅游品牌。以世界遗产旅游、“中华熊猫世界”旅游和以武侯祠为代表的文博旅游为重点,打造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以“非遗节”为代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会旅游品牌。抓好天府古镇建设、乡村旅游、都市特色旅游为重点的休闲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成都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15年培育10家旅游主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并扶持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旅游企业。

创新旅游营销。建立成都旅游营销中心,该中心设在市旅游局,负责城市旅游营销重大项目策划、营销信息沟通、营销计划实施、部门协调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推广联盟营销,并加强与重点旅游城市的营销合作,积极承办国际大型节事活动。加快构建以成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总平台为基础、各区县旅游景点和企业共同加入的营销系统。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产品为引领,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三大文化产品为重点,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辅助的文化演艺、文博名镇、精品景区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与会展业融合,筹划举办更多与旅游相关的重要会展节事,培育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促进旅游与现代商贸融合,打造旅游商业特色街区、旅游美食特色街区和旅游综合体,建设成都旅游购物中心;促进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培育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等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积极开发漂流、滑雪等山地运动产品。

推进旅游优化发展

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立完善成都旅游信息化平台;实施“旅游标准化”工程,以标准化推动旅游规范化建设;实施“畅行天府”工程,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构建旅游立体交通体系;实施“旅游法治”工程,制定完善涉旅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改革成果;实施“旅游人才”工程,建设一支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专家点评

成都是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亮点

“全国旅游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通过改革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地位,全面推动了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大成效。其中,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其改革工作成为一大亮点。”昨日,作为旅游专家出席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试点研究工作第二次会议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原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石培华对成都的旅游综合改革工作赞不绝口。

“成都的旅游综合改革站位高。成都站在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高度,站在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平台上,将旅游融入城市未来发展大的格局里,在全国来说,这样改革的站位都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具有引领性。”作为《中国旅游业“十一五”规划》《中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专家组组长、执笔人,《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1项国家文件执笔人,石培华同时也是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专家组组长,并且还是天府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因此,他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成都综合旅游改革的发展十分了解。

“成都的旅游综合改革工作充分利用了方方面面的优势,跟统筹城乡、发展天府新区等多方面的战略结合很深。不仅如此,成都的改革还是配套的,以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以功能区的规划为突破,以建功能区的管委会为体制保障,以功能区的开发平台作为主体,以配套的营销项目管理,标准化作为补充,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系统化改革。”石培华表示,成都的综合旅游改革工作在全国都有示范意义。“比如功能区的资源整合方式、比如投资平台公司的改革创新……这些突破都是有一定的力度,对未来旅游的发展都是有推动的。”

此外,石培华还对成都接下来的旅游综合改革工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成都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下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旅游综合协调管理的长效管理和长效机制,将创新性举措固化下来。”同时,他还建议在成都开一场大型高端的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会议,把成都的经验系统地总结并推广。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