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之日。来自盆地各地的气温监测结果显示,川西北、川东北、川南等地均迎来不同程度的降温。
气温变化,影响百姓生活方方面面。这一天,城里的消费市场出现了什么变化?生活在高原上的农牧民们做好过冬物资储备了吗?种在地里的庄稼能不能经受住低温天气来袭?带着疑问,本报记者赶赴一线,带回来自东南西北的消息。
这边冷
成都
冷了天气暖了商家
从暖秋到寒冬,成都只用了五天。天气冷了,对成都的保暖用品市场来说,却是翘首以盼的“幸福日子”来了。12月7日,记者走访市区几大商场发现,购买羽绒服、电热毯、取暖器等保暖用品的市民越来越多,商家也正抓住机会大搞促销。
“原以为今年用不着穿羽绒服,没想到这几天还真的冷下来了。”7日一大早,70岁的张顺珍老人便在儿子的陪同下到北京华联商厦选购羽绒服。终于等来了冬天的商家,面对顾客显得尤为热情,不停推销今年的新款,还给出打折的诱惑。万紫羽绒服装城物业部经理徐勇说:“羽绒服受气候影响很大,这个月降温以来,商场羽绒服销售总算走出疲软,开始‘升温’了。”不过,他也表示,由于羽绒服的生产成本在上涨,估计销售价格将提高15%-20%,对市场会产生一定影响。
另外,电热毯、取暖器也开始走俏。在春熙路一商场,商家不失时机地推出几款节能的新型取暖器上架,上周都还无人问津的柜台前如今围了不少人询问价格。 (实习记者 徐继波)
康定 牧民备好畜草心里有底
“大雪”日,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迎来了纷飞雪花。
“7日气温比6日再次下降3摄氏度多,而且降温过程还会持续到12日左右。”甘孜州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12月7日当天,塔公乡这边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6摄氏度。
零星飘落的雪花装扮着高原牧民定居点,严寒显然没有影响到塔公乡龙古一村牧民桑堆一家的生产生活。桑堆在忙着储备自己家的过冬畜草,看见记者,他热情邀请。走进老人的新房子,电视、电话等与才装修的新居相得益彰。
桑堆一家四口人,有二十余头牦牛,全家人靠放牧为生。说到今年过冬,桑堆心里有底:“现在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暖和的新房,加上有牛羊暖棚和畜草地,今年牲畜过冬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康定县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政府已让当地牧民在夏季时收贮准备了过冬牧草,达到每户平均634公斤,全县牧民家的青干草储备基本能够保证各家牲畜安全越冬。
即便如此,康定县党政还是对牧区安全度冬问题不掉以轻心,当地已计划用饲草料贮备金105000元购买饲草料。 (张莉 记者 陈建兵)
叙永 给蔬菜盖“被子”冬闲农民变忙
12月7日,泸州进入今年入冬来最冷的一天,城区8.7摄氏度。当天,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水潦村一组的范士德等菜农,赶紧购买了些薄膜,给蔬菜盖起了雪白的御寒“被子”。
随着气温的降低,当地有农作物的地方,农民已忙得如火如荼,全力做好农作物的过冬准备,冬闲人一下变成了大忙人。
7日,是“大雪”节气,农谚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农作物的过冬,正经历着一道坎的考验。记者连线了叙永县农业局副局长温相富。温相富表示,“大雪”来临,预示着气温会一天天降下来,随之雪也会光临。下雪并非坏事,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一定要科学御寒,以防造成农作物成灾减产。叙永山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区域,重点要做好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保温工作。
目前,该县农业局正组织人手开展宣传,积极引导做好农作物的过冬准备。 (刘传福记者孔芒)
那边热
西昌
好天气游客逐日来
12月7日的西昌,依然晴朗。阳光照耀下,火红的三角梅绽放在墙边院落,邛海景区周边繁花似锦,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冬日寒冷。
“走累了就来歇一歇,打气球、打电子鼠。”同往常一样,邛海边月色风情小镇古榕月韵景点旁游乐摊点摊主尹开萍热情招呼着游客,仅穿单衣的她忙得脸上浸汗,“今天怕有20多度哟!”尹开萍说,“我们这里完全没有‘大雪’的感觉,你看好多来旅游的人就是冲着西昌的太阳而来。”
与尹开萍对西昌冬日阳光的“麻木”感受不同,成都来的张翠蓉大妈对西昌的太阳就“稀奇”多了。
已经是连续两年呼朋唤友来到西昌过冬的张翠蓉和几个老姐妹坐在邛海边的石凳上,晒着暖暖的阳光,一边喝着自带的茶水,一边观看省邛海水上运动学校运动员们的滑水训练,“西昌天气真好,太阳太巴适了!”张翠蓉大妈不停感叹。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