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地形,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使凉山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得天独厚
“2011·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展销周”明天开展,两百种特色农产品任您淘
凉山农业皇冠上的明珠——苦荞
大凉山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这些优质的凉山特色农产品,明天上午,成都市民都可以优惠价格买到。
昨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为展示当地优越资源和优势产业,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决定,从明天开始,与省农业厅联合在成都举办“2011·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展销周”活动。
据统计,此次展销周活动上,共有37家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个大类、近200种产品参展。展会在体现凉山州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将让成都市民得到看得到的实惠。
昨日上午11点,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展销周”场馆所在地——成都锦江大礼堂内看到,整个场馆正在紧张的布展中。场馆以彝族红、黄、黑三色为基调,呈现出凉山特有的建筑风格。而立柱上画满的图腾纹饰,更凸显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和民族风格。
在场馆现场,凉山州农业部门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此次展销周围绕“神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主题,向成都市民全面展示展销大凉山地理标志认证、著名商标品牌、“三品一标”和优质特色农林牧水名优产品。
此次展销周上共有37家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个大类、近200种产品参展。展品涵盖大凉山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冕宁火腿、建昌板鸭、金阳青花椒、越西三文鱼等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农产品。而它们除了参加展示外,也将面向市民进行现场销售。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此次参展的农产品将由产地直接运往展馆,其销售价格将明显比普通商场所售的同类产品便宜。
本届展销周将于明日上午在锦江大礼堂正式启动,于12月12日结束,活动组委会诚邀广大市民光临选购。
神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
神奇的大凉山,何以孕育出如此众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资源禀赋成就凉山优质农业
据介绍,凉山是农业大州,当地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由于当地光热丰富、雨量充沛、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较大,所产粮油、烤烟、蚕桑、蔬菜、水果等粮经作物具有单产高、质量优等特点,是四川省六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被誉为“川南粮仓”、“动植物基因库”,是长江中上游农业资源最独特、最多样、最具开发潜力、最具发展优势的地区之一。
据介绍,凉山全州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达43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的雄厚潜力。其腹心地带安宁河谷地区,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
多样的地形,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特点,使凉山成为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盛赞凉山,“这里得天独厚”。
品牌战略农产品打出大品牌
一座座现代农业的绿色丰碑拔地而起,一张张“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
品”的绿色名片正大放异彩。
近年来,凉山坚持工业强州、开放兴州、生态立州,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着力加强大凉山品牌建设,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举绿色旗、走特色路,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全面打造“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
当地政府部门通过积极搭建政策平台、发展平台、服务平台,塑造形象,打造特色,实施品牌战略谋求品牌效应,使“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创出了大品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凉山通过坚持“工业抓园区、农业建基地”的思路,围绕市场需求,围绕烟叶、蚕茧、马铃薯、苦荞麦、早市蔬菜、优质水果、生猪、经济林等特色优势产业,提速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及花卉基地、全国绿色马铃薯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优质蚕丝生产基地、四川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四川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四川最大的生物能源林基地。
特色优质烤烟、优质苦荞、优质石榴、青花椒等产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特色优质马铃薯、优质苹果、黄牛、羊等产业规模名列全省第一。
据统计,2011年全州粮食总产222万吨,马铃薯370万吨,烤烟279.5万担,蚕茧43万担,优质蔬菜205万吨,青花椒1.5万吨、核桃3.7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9万吨、3.2万吨和4万吨。
发展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以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上下功夫,凉山全力推介“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截至目前,凉山已有50多个大类、200多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48个畜禽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
当前凉山全州已初步构建起烟草、特色粮食、方便食品及调味品、啤酒饮料、茧丝绸、畜产品、果蔬、林副产品、药材等九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建成重点龙头企业151家、专合组织1969个。
在凉山绿色农业企业带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带来了产业效益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提速。
而“十二五”期间,当地将重点突出培育大凉山马铃薯、苦荞麦、雷波脐橙、桑蚕茧、“清甜香”烤烟等九个规模大、区域宽、效益好、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
投资热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凉山地区农作物生长环境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源纯净,绿色天然,得天独厚,使得当地农产品具有“早、优、高、稀、特、绿”等特点。林产品种类繁多,畜产品品质优良,尤其在市场营销开拓及深加工方面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
凉山将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把凉山建设成为四川省特色农业率先发展区、粮食增产战略后备区和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
除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外,凉山还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攀西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南接昆明经济圈,北承成渝经济圈,凉山正成为四川省南向大通道交通物流枢纽和重要的经济走廊,成为海纳百川的投资热土、创业乐园。
凉山始终坚持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服务零距离、推进零障碍,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那么本届展销周上,什么特色农产品最值得关注?专家指出,被誉为凉山农业皇冠上的明珠——苦荞,应是市民关心的重点。
凉山,世界苦荞之都
据介绍,被当代人称为上苍赐予人类宝贝的苦荞麦(F·tataricum)唯独在中国凉山彝族自治州生长,这是凉山对人类的贡献。
世界荞麦专家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部的接壤地带,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从地理位置和考察实证的结果看主要是川滇结合部的金沙江流域,凉山州正处于其核心地理位置。全世界荞麦有15个种2个变种,凉山州就有10个种2个变种,中国农科院种质资源库档案的苦荞资源为879份,来自凉山的就有700多种、占80%以上。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凉山则是中国苦荞麦主要发源地和最大主产区。所以说,“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而凉山也是世界上苦荞麦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样、分布最集中、种植最广泛、产量最领先、品质最优良、历史最悠久的主产区。凉山被誉为“苦荞麦之乡”,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苦荞之都”。
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
苦荞,药食同源,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苦荞,营养丰富,契合现代生活绿色健康的观念。
我们中华民族先祖早在上古时期就发现了苦荞的营养价值和特殊功效,我国古代农业典籍《神农书》里记载:苦荞“乃五谷杂粮之王也”。苦荞的独特功用在我国古典医学《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图经本草》、《备
急千金方》等典籍中早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说“实肠胃、磨积滞、除百浊、益气力、续精神……”
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苦荞麦含有19种氨基酸,且含量高、组分好、结构优、易吸收;含有丰富的微生素B1、B2和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尤其是芦丁、叶绿素成分为苦荞所独有。长期食用苦荞对软化血管、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和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特殊作用,对治愈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具有辅助疗效。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证实苦荞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等功效,被权威专家称为“三降食品”和“21世纪人类的健康食品”,被联合国誉为21世纪人类理想的功能性食物资源。
凉山大力发展苦荞产业化
目前,苦荞已成为凉山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有优势、最有条件,最有市场竞争能力,最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世界级领先优势产业,是凉山农业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凉山苦荞加工企业目前已发展到40多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和港澳市场,并远销海外。
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在向建立世界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研发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的方向努力,争取早日将凉山打造成“世界苦荞之都”。
当地的目标是:5年内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农民组织化、收购订单化、加工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范化、市场国际化、产业一体化,推动传统苦荞生产向现代苦荞产业跨越。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