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邛崃市天台山镇紫荆村 下与太和场相连,上与雅安市上里镇白马泉相接,全长9公里的太上路(太和乡—上里古镇)穿村而过,但这样一个重要的中转点却从未给游客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11月17日,记者从成都出发,沿着成温邛高速走到底,再上邛名高速,在夹关下高速,然后再沿着乡村公路上驶上半个钟头,历经2个半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紫荆村。连着两天,记者对这个邛崃市南部边缘山村现有的旅游和农业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

A 路通了的高兴

骑摩托车到场镇,只要半小时

从天台山镇驱车前往紫荆村,汽车在山路上蜿蜒盘旋,仰着脖子半天看不到山尖,转个弯又到了另一个山凹凹。位于崇山峻林深处,紫荆村地盘很宽,半个小时后,我们才终于到达紫荆村村委会。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村委会聚集了不少村民。“紫荆村里有什么资源?”记者第一个问题就引发了村民们的热烈讨论。“哪有啥资源,除了这山,不还是这山么!”“我们地理位置好,挨着两头都是有名的景区。”“现在最实实在在的资源,要数门前这条公路了!”……村民们嘴里引以为豪的公路就是2005年修通的太上路。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是紫荆村早些年的写照。2005年以前,行路难、行车难,道路通而不畅、通而不达的状况,阻碍着紫荆村走向富裕的脚步。村民好不容易挖点山药等特产,还要肩挑背扛到山下的太和乡场镇上去卖,单边路程至少要2个多小时。

“有了这条路,我们山区人也能像骑上摩托车,开上小汽车了!”淳朴的村民们,交谈中双手一个劲地比划着,梦想成真的激动,让他们有些忘形。“如今路通了,到场镇上只要半个小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有些还买了面包车。”该村党支部书记吴秀芬告诉记者:“骑车到乡上来回只要50分钟左右,还可以载50多公斤的货物。”

路通了,山里的村民出行更方便,可是财路依然没有完全打开。紫荆村属于山区,农业基础薄弱,要产业没产业,要项目没项目,如今,想依托天台山景区和上里古镇、白马泉等景点搞点乡村旅游,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B 农家乐的尴尬   

游客过路的多,吃饭住宿的少

驱车行驶在太上路,不时能看见往返上里古镇和天台山镇之间的车辆。“旺季的时候,这条路上还要堵车。”村民口中的旺季,是每年的6—9月份,从天台山景区前往上里古镇、白马泉,或者从雅安方向前往天台山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这么多,在路边开个农家乐应该很赚钱,村里的人都跃跃欲试,村民罗道兰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8年,罗道兰在太上路上开办了紫荆村第一家农家乐——令牌山庄。不过让她意外的是,生意远没有她想象的好,来的人远没有她想象的多。

即使现在是淡季,罗道兰的“令牌山庄”也收拾得一尘不染。罗道兰一边为我们搬来凳子,一边用脚去驱赶院坝里嬉戏的两只小狗。端茶、倒水,罗道兰动作纯熟老练,脸上也始终保持着微笑。“罗老板农家乐生意好不好?”“过路的多,吃饭住宿的少。”脸上依然带着微笑,可记者却能从她的语气中感受到一丝无奈。

说话间,一辆旅游大巴从罗道兰家门口呼啸而过。“看嘛,这又是去天台山的旅游车。”罗道兰眼巴巴地望着车子从房前驶过,直到车辆的身影消失在弯道处,才回过头来对我们一阵“抱怨”。“从上里古镇、白马泉来的游客,都赶着去天台山——那里有更多的玩头、更好的餐馆和旅馆。要不就是从天台山到雅安的游客。”越说越激动,罗道兰脸上的微笑渐渐淡了,“我们这里没什么看的和耍的。旺季还好,能分点游客住下来,淡季,就像现在,一个住宿的游客都没得。”

一边发着牢骚,罗大姐却突然钻进了客房里,趁着当天的暖阳,罗道兰将房间的棉被拿出来晒一晒,理一理,去去霉味。“你们是记者,帮我们宣传宣传,我们这住宿环境清幽,吃的是土鸡,喝的是山泉水,空气质量好!”罗大姐打起了她的小算盘。

“留不住人,就挣不到钱。”天台山镇相关负责人唐卫兵也承认,这是紫荆村旅游业最大的问题,这与紫荆村旅游资源太少导致停留性太差有关。

C 种养殖的前景

生态土鸡和土鸡蛋,游客很稀罕

 “游客留不下来,但是我们山里的生态土鸡和土鸡蛋他们可是很稀罕的。”已经是50多亩林下养殖基地老板的杨在军笑得合不拢嘴。指着家门口的太上路,杨在军告诉我们,他们家的土鸡可是这山里最炙手可热的“土特产”,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游客就会主动找上门,土鸡每公斤能卖到30多元。

杨在军带我们走进他家的竹林里,成群土鸡正在悠闲地觅食。“你们看,这林子的鸡个个眼大有神,羽毛光亮。游客吃起来都说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突然,原本安静的竹林有了一阵小骚动,两只鸡为抢食,上演了一幕“斗鸡”,杨在军却一个急步冲上去,伴随嘴里的几声大吼,双手一扬,原本正在“气”头上的两只鸡“咯咯”散了去。

杨在军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听闻家门口的太上路修通了,便回到村里搞起了林下养鸡、鸡粪育蚯蚓、蚯蚓再养鸡的循环发展模式,辅以适量的玉米和稻谷,不仅节约饲料,而且禽粪可肥林地,又保护环境。“自从实行了林下立体开发,我们的收入成倍增长。”杨在军说,利用林下养鸡,一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同时,家里的林地还栽种了银杏、桂花、核桃等经济林木。”

村里不仅有养殖大户,今年59岁的何春义则是个种植能手。何大叔拉着记者来到他们家,向我们展示了一棵村里树龄最大、个头最粗的核桃树。原来,当年正是何大叔将核桃引到了紫荆村。2001年,何大叔在成都读书的儿子无意中带回来几株核桃苗子,随手种在家门口,没想到2005年开始挂果,这是太上公路通车第一年,看着路上川流不息的小汽车,何大叔尝试性地在公路边摆了个摊,生意居然出奇地好,20多天下来,何大叔家的核桃卖了4000多元,比种苗木赚得多得多。于是,何春义开始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如今已经达到10多亩。

看到何大叔赚了钱,村里其他村民也开始种核桃树。最近,何春义正在跟成都大自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公司出种苗、技术和肥料,农户投工投劳,挂果后公司负责销路,按合同价格进行收购。”“公司+基地+农户”这种合作模式,对于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何大叔表示“还在考虑中”,其他村民也都处于观望状态。“老何答应了,我们就干。”

他们的蓝图

采访过程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负氧离子含量高”、“现代农业项目开发”……各种“时髦”的话语不时从村民的嘴里蹦出来。村民深刻认识到,找准产业定位比什么都重要。为此,今年4月,紫荆村村委会已经出台制订了《天台山镇紫荆村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该村种植业以林竹为主,茶叶为辅;发展乡村旅游,兴办农家乐,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上,将重点围绕1、3、5、6组现有4公里组道毛路修成硬化碎石路;利用紫荆村下处白沫江边红军桥、上傍上里古镇、白马泉,太上旅游环线路贯穿全村的旅游优势,打造特色农村旅游观光,在早碾一带发展农家乐,首批发展农家乐4家,实现“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现有200亩茶叶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2015年,茶叶面积达到500亩,竹子面积达到4000亩,猕猴桃达到200亩,搞好养殖,年出栏生态鸡10000只。

专家的建议

紫荆村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与天台山景区,雅安上里古镇、白马泉相连;旱碾、岩坪头及石虾子可眺望百丈湖、观日出,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邛崃市旅游局相关专家表示,开发山区资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紫荆村要发展,一定要找准产业定位,做好相关规划和论证。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尽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确保品质和档次;同时,发展注重多元化,除了抓旅游开发,也要注意如何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

对于紫荆村来说,实现强村富民,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如何在发展路途上让“风景”变得更精彩,才是我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加以深入关注的。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