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掀开了公益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篇章,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成都市是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唯一副省级省会城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要求,作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龙头单位的成都市文化馆着力于树立“全域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免费开放,拓展社会公益文化服务领域;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水平。今日就让我们走进蒲江县,感受在市文化馆的引领带动下,当地生机勃勃、富有群众特色的基层文化活动。
创新理念
打造全新综合文化服务阵地 开启蒲江文化事业发展新引擎
现场:
“一哒哒,二哒哒,三哒哒……”在蒲江县文化艺术中心的练功房内,10多个年轻的白领女士正在认真地学着拉丁舞,那有板有眼的舞步与姿势,真有点专业的舞蹈演员的架势。正在一旁休息的张小姐自豪地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爱舞蹈,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好的老师带入门。现在在艺术中心学习一段时间了,舞艺进步神速,已经成为班上的舞蹈尖子。张小姐介绍说,蒲江县文化艺术中心的培训班考虑得很周到,成人舞蹈培训包括拉丁舞、瑜伽、国标舞、广场舞等丰富内容,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让他们这些上班族们也能来参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放松。文化艺术中心还是一个综合的文化根据地,舞蹈、书法、绘画公益讲座……综合文化服务令她能够畅游文化的海洋。
蒲江县文化艺术中心是集文化馆、图书馆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自建成以来坚持公益开放,尽心服务,为群众提供一个高品味、高质量、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除了做好日常开放工作外,文化艺术中心依托现有的场地、器材等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如中老年舞蹈培训、暑期少儿书画培训、成人舞蹈培训等,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此外,文化艺术中心每周播放公益电影,打造公益知识讲座品牌——“鹤山讲坛”,定期开讲,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县城文化地标,更是乡(镇)、村(社区)两级文化网络发展文化事业的领头羊。蒲江充分发挥县文化艺术中心主阵地作用,指导乡(镇)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站(室)开展各种活动,培育文艺骨干。在完成文化艺术中心公益培训的同时,蒲江文化馆还组织专业辅导干部到乡镇文化站开展声乐、舞蹈培训,在朝阳湖镇、成佳镇等乡镇开展了“感恩·奋进”红歌大家唱培训、民族舞蹈、广场舞等培训活动;经常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功效。蒲江县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立可谓是蒲江文化事业发展新引擎 。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文广局指导下,该文化艺术中心主办、县文化馆承办的各类文化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举办春节广场游园活动、“龙腾狮舞闹元宵”活动,让群众在欢腾的氛围中快乐过新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清明、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大型文化活动月月有。此外,还举办了以“阅读改变生活,共建田园城市”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以“人生如茶”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征文、书画、摄影等比赛。
扎根基层
形成“十五分钟文化圈” 实现基层文化跨越式发展
现场:
“现在文化站成了我们乡上人气最旺的地方!”蒲江县白云乡文化站站长蔡涛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自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成以后,前来活动的群众就络绎不绝,有上网查资料的,有借阅图书的,文化站还在每周安排了精彩的电影,为大家请来了唢呐老 师,传授唢呐技艺。“现在打牌的少了,参与群众文艺活动的人多了。大家纷纷表示,政府为广大群众办了一件好事。”
白云乡是蒲江最偏远的、海拔在700米—1100 米之间的山区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以前镇上基本没有任何文化设施。自从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图书、网络、电影、文艺活动,这些似乎在城市才有的东西,如今通过文化站这一平台,逐渐走进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也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白云乡文化站的变化是蒲江乡镇文化站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更是蒲江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预期目的的见证。
据了解,蒲江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都配备了电脑、触摸屏、投影、音响、电视机、数码相机、DVD等设施设备,并聘请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和活动的组织,以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及文化站正常开放运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乡镇村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文化权益。如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长效机制建设已全面步入正轨,形成了乡镇“十五分钟文化圈”,使全县的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重心下移
组建特色乡村文化队伍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现场:
成佳镇万民村茶园叠翠,风光优美。在国庆演出中,10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表演了藏族舞《天籁之爱》,掌声不断。原本镇政府想组织一批观众参加,结果广场自发来了几千人,凳子都不够,人山人海,热闹喜庆。据舞蹈队两位成员庞兰、王玉萍介绍,跳舞是她们的爱好,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改变了生活习惯,以前干完活爱打打麻将,现在一有空都跳舞了。王玉萍是队里年龄最大的,特别喜欢跳舞,为了抽时间排练,她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庞兰说,家人都很支持她们,每天接送,有些孩子比较小的姐妹还带着孩子来参加。有队员在成都打工,排练时也要坐车赶回来参加。
万民村支部书记彭大信介绍说,以前的农村文化活动很少,应当多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如果一个人爱好音乐,不管每天工作再疲劳,回家一听到音乐疲劳自然就消失了。现在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群众思想也发生了改变,文化活动为老百姓带来了快乐,反过来也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据了解,万民村以文艺表演抓文化发展,前年开始组建高素质的文艺队伍,现在拥有一支20人的专业舞蹈队伍,60人的广场舞队伍,30人的体育爱好者队伍,30人的老年骑游队伍。
据蒲江县文化馆馆长刘江友介绍,随着蒲江县12个乡镇文化站发展上了轨道,蒲江县文化馆发挥引领作用,将蒲江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重心”从“镇(乡)”下移至“村”,成为全市最早启动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的县(区)之一。2010年以来,蒲江县在按照“建好一批阵地、抓好一批队伍、组织一批活动”的文化“三个一”思路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深入挖掘具有本地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队伍,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文艺队伍,现已在50多个村(社区)组建了特色文化队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实施“特色民俗文化队伍”打造工程,集中打造了幺妹灯、狮龙灯、高脚灯、唢呐队、腰鼓队等特色队伍,对队伍的规模进行了统一,对相关道具、服装进行了更新,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在形式和内容上更能体现先进文化要求,在表演上能紧跟时代步伐,真正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特色文化队伍。经过打造的特色文化队伍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活跃在城乡文化活动主战场,为群众所喜爱。
成都文化四季风·
劲舞暖冬即将进入决赛
作为我市重要的文化品牌,“成都文化四季风·劲舞暖冬”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预赛即将在全市拉开序幕。据了解,经过初赛、复赛之后,本月30日,此次活动将在洛带古镇五凤楼广场举行展演(决赛)活动。
此次“成都文化四季风·劲舞暖冬”活动将通过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以“劲舞”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群众广场集体舞培训比赛系列活动,组织城乡广大群众动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强健群众体魄,激发城乡活力,促使更多的城乡群众形成“人人有一项文化爱好” 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暖冬”。
据了解,在8月市文化馆组织开展的全市文化骨干广场舞培训的基础上,目前我市的各区(市)县的文化馆都已经完成了对本地群众广场舞骨干的培训工作。接来下,来自全市的各个区(市)县的“舞林高手”将展开“对决”,包括各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国标舞、踢踏舞等在内的广场舞蹈将轮番登场。据悉,经过初赛、复赛之后,将有一批队伍进入本月30日举行的展演(决赛)。
结语:
群众文化的丰富、普及和广泛参与度,是共创共享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如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性,以前各乡镇举办文艺活动是文化站长敲锣打鼓找人来,现在是群众自发参与,从被动变成主动,文化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