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旅游黄金周以来,凡是从康定或乡城方向进入稻城县境内的游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公路沿线旁多出了一块块醒目的值勤标牌,一顶顶标示着“警务站”的流动帐篷,点缀着草原,感动着游客。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今年以来,稻城县公安局立足于“警民亲”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游客、群众,不断拉近警民距离,深化亚丁警察形象,确保“十一”黄金周期间旅客游行安全,专程推出的创新警务理念新举措。
为了让进入稻城县境内的游客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安机关的救援、服务和提示,稻城县公安局精心选址,特意将流动帐篷警务站设立在乡城、理塘与稻城的交界处,海子山、无名山等路况恶劣、事故易发、救援工作量大的路段,切实将旅游交通安全防范工作做到了前面,真正实现了防范于未然,杜绝了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一些游客深有感触地说,幸亏有你们流动帐篷警务站执勤民警的及时提醒,不然,对于他们这些第一次进稻旅游的游客而言,无名山至桑堆路段连续十多公里的陡坡,将会给他们的安全驾驶带来严峻的挑战。
“流动帐篷警务站”主要集执法执勤、公安服务为一体,执勤力量主要由交警和派出所民警组成,同时还针对警力不足的实际,抽调县检察院干警协助,负责24小时对来往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提示和接受游客咨询求助。“流动帐篷警务站”非常注重人性化,设身处地地为游客着想,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全,将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各处“流动帐篷警务站”不但在“便民服务箱”里备有打气筒,扳手等单车、摩托车简易修理工具,而且还针对海子山、无名山海拔高,游客容易发生高原反应的情况,还专门细心地配备了红景天、氧气等急救药品,确保在关键时刻让患高原反应的游客转危为安。
海子山、无名山是有名的气候恶劣之地,平均海拔四千多米以上,山高风大,空气稀薄,经常风雪交加,异常寒冷,但这些困难依然阻挡不住执勤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步伐。只要每过往一辆车,一个游客,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他们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旅游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中,与游客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零距离服务。警务站执勤民警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口中一遍遍重复的温馨提示,捧上的一杯杯热腾腾的开水,无不温暖着过往的游客行人,为每一位的游客的出行平安增加了重量砝码。
10月4日凌晨1时许,一成都籍游客的越野车在海子山上爆胎,雪上加霜的是,备胎在途中不慎丢失。该游客一家正在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前方不远处那一顶流动帐篷警务站。在娇洁月光的照耀下,那一顶流动帐篷警务站特别醒目,特别让他们激动,他们没有想到在海拔这么高、条件这么苦的地方竟然有人民警察在执勤。疲惫了一天正准备休息的警务站执勤民警接到求助后,二话没说,立即将其游客家人带到帐篷里烤火取暖,同时拿起工具准备帮忙补胎,但由于胎爆得太厉害,无法修补,必须只有换一个。要等新胎从县上取来,又要多花一个小时的路程,这对于颠簸了一整天的游客又是一次煎熬。看到被困游客又冷又饿,民警当即决定用警车将他们送到酒店。随后,交警协警员呷玛曲扎驾车把他们一家人送到县上酒店安顿好后,带着新买的轮胎与驾驶员一道返回到海子山,冒着零下几度的严寒帮助驾驶员换胎。当驾驶员换好新胎驱车离开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三时许,留给呷玛曲扎休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执勤生活。
10月5日23时许,一成都籍游客的金杯车在理塘县管辖的兔儿山上发生故障,8名游客被困,其中有两名游客因患感冒导致诱发高原反应。接到求助后,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本着就近救援原则,在桑堆派出所副所长罗绒登巴的带领下,海子山帐篷警务站执勤民警破例开展“越界救援”。警务站执勤民警一边迅速赶往兔儿山救援,一边向县局求援增派车辆。当执勤民警将被困游客悉数转移到流动帐篷警务站里时,县交警大队长舒疆和县检察院副院长扎西多吉带队的救援力量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两队救援力量汇合后,执勤民警将八名游客转移到了县上专门增派的救援车上,并安全送到住宿点,两名患高原反应的游客也因转移及时转危为安。
整个旅游黄金周下来,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把警务站执勤民警晒得个个皮肤黝黑,脸都被晒脱了皮,嘴唇也干裂出血。民警罗绒登巴打趣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康巴警察,具有康巴特色嘛。”
据悉,“十一”黄金周期间,警务站执勤民警以流动警务帐篷为家,共发放温馨提示宣传资料近五千份,接受咨询求助350起。流动帐篷警务站有力地保障了旅游黄金周期间稻城道路交通秩序的安全畅通,创造了整个旅游黄金周期间未发生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佳绩。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