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汶川县共接待游客89500人次,其中三江景区接待10200人次,水磨古镇接待32600人次,映秀接待游客30700人次,大禹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16000人次。
10月2日,汶川县共接待游客115000人次,比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了882.9%,其中三江景区接待9400人次,水磨古镇接待42600人次,映秀接待游客34360人次,大禹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28640人次。
10月3日,汶川县共接待游客102800人次,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了879% ,实现旅游收入1470万元。其中三江景区接待游客6900人次,水磨古镇接待游客41120人次,映秀接待游客35640人次,大禹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19140人次。
10月4日,汶川县共接待游客11355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0万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了734.9 % 和125% 。其中三江景区接待游客7500人次,水磨古镇接待游客40500人次,映秀接待游客42100人次,大禹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23450人次。
游客在三江明月湖泛舟。
(汶川县新闻中心 任露)10月4日,阳光灿烂的汶川县迎来了国庆长假的第四天,在进入汶川的映汶高速路及213国道上一早便车流济济,而映汶高速路映秀出口处,交警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疏导交通、维护秩序。
“汶川是进出阿坝州的枢纽之地,平日里车流量就很大,加之正值国庆黄金周,旅游车辆的剧增必定导致出入汶川的交通不畅。”“十一”期间独自出游的王善在出发前就做足了“功课”,但却怎么也想不到这眼前的场景:平坦的国道213线,分成两列的进出车龙在交警的指挥下有序地成线形移动,速度虽比不上在高速路上的驰骋,但也算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对面山体下偶尔露出的一断断路基,真的很难想象那些延绵的山脚下曾有一条国道,”一路上,王善不断地感触着岷江的一岸是已经不太清晰的原国道,惊叹着另一岸与之隔江相对的崭新农房及房前的瓜田菜地。“知道汶川的路修好了,但没想到有这么好,我应该直接开车过来!”从湖北风尘仆仆赶往汶川的王善,在搭乘的客运车里,一边惊叹着沿途的山势险峻,一边遗憾着没能自驾出游。
“在三江耍皮划艇、看大熊猫、体验水乡藏寨风情,在水磨游古镇看羌城感受民族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到映秀缅怀英烈感受大爱,到绵虒领略大禹文化、品尝豆腐全宴,再到县城、羌人谷体验民俗风情。”震后,以旅游为发展主体的汶川县着力打造的三江盘达尔景区,水磨古镇、中国羌城,映秀5.12震中纪念地,大禹文化旅游景区将该县漩映、威绵片区全线贯通,这样连接各景点而成的旅游线路深受自驾游客们的喜爱。为加强对自驾游的引导,该县在沿途设立警示牌,及时清除交通障碍,做好安全出行相关提示并及时发布重点旅游线路的道路交通情况信息,特别是国庆长假期间,为确保旅游线路安全畅通,该县公安、交警派出全部警力,全节无休上路执勤,实行分片分段定点责任制,在各景区、沿途枢纽地段以及事故多发地段设点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假期进出汶川的车辆秩序井然,人员安全。
由于交通的改善,以及汶川县各景点的精心打造,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仅前四天,汶川县各景区就接待游客共420850人次,创造历史新高,综合收入较去年有了显著增长。除持续“高温”的AAAA级景区国家水磨古镇、震中纪念地映秀外,于10月2日正式重新对外开放的三江潘达尔景区及涵盖了绵虒古镇、县城威州、龙溪羌人谷的大禹文化旅游区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刚刚入驻三江的皮划艇、各乡镇的农家乐更引得游客们争相体验。
“绵虒的豆腐确实好吃,有特色,”午后,晒着太阳吃着当地出产的水果,王善学着身边的四川游客,用不太地道的四川话连声说着“巴士”。体验民族乡村风情,领略藏羌文化、大禹文化、熊猫文化在这个“十一”已然成为汶川旅游的主线和热点。从漩映片区的水磨、三江、映秀到威绵片区的绵虒、威州、龙溪,各处爆满的停车场,各地南腔北调的好评也让这个“十一”的汶川变得格外热闹喜庆。
笔者在中国共产党汶川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未来五年,汶川将立足本县、面向成都、走向世界,以发展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国际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大禹文化学术交流、羌族文化交流和熊猫文化交流等会展经济为方向,聚焦世界目光,汇聚世界资源,打造世界品牌,把每一个产业园区建成旅游景点,把每一个生态村寨建成旅游景区,把每一个特色魅力乡镇建成旅游集散地,统筹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推动旅游国际化发展。
临走时,王善告诉笔者他一定还会再来汶川,虽只游览了威绵片区,但短暂却难忘的的汶川之旅让王善充满了遗憾与憧憬。“力争五年内成功创建羌禹文化生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天地映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是汶川为不断完善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的新目标,来年的汶川一定会有新的变化,以更完善的旅游配套、更高的服务水平、更淳朴的风土人情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