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昨日尽管小雨霏霏,但通往都江堰市虹口景区的道路上,车辆络绎不绝。位于路旁的各个农家乐几乎座无虚席。端茶、递水、准备碗筷……“山泉鱼庄”农家乐老板刘华燕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好生意还能持续一个多月。”刘华燕告诉记者,国庆即将来临,他们正准备再请3名工人来帮忙。

就在三年前,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刘华燕的农家乐一度停业。今年,通过震后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组织的创业扶持,他的农家乐规模越办越大,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回乡创业

景区要道上开办农家乐

一头连着都江堰景区,另一端是虹口景区,刘华燕开办的农家乐位于两者道路之间,可谓是黄金地段。“每年5-8月就是旅游旺季,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待了600多人。”

2007年以前,刘华燕靠外出打工为生,收入只能维持家庭开支。一天,他无意看到电视上一则有关家乡旅游景区的新闻,紫坪铺水库、虹口漂流项目等景区对外迎客后,游人如织,而从与家人的通话中他还了解到一个信息——在政府的帮助下,家门口的道路被整得巴巴适适。“地段这么好,在这里开个农家乐,肯定能赚到钱。”有了这个念头,刘华燕回到了家乡,开始自己创业。

2007年5月1日,“山泉渔庄”正式开门迎客。“夏季是旅游旺季,那段时间生意很红火。”可是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突然袭来,农家乐被迫停业。不过,幸运的是,他家的房屋受损并不严重,当年7月5日就恢复了营业。

但随着景区恢复重建,农家乐的接待能力跟不上,档次也不够高,眼睁睁地看着“留不住客”。直到参加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组织的创业培训,学习农家乐管理课程后,刘华燕又有了新的想法和规划。

三次扩容

农家乐实现提档升级

“通过培训,我们对发展农家乐有了更长远、更细致的规划,明白了硬件投资、服务质量这些的重要性。”刘华燕坦言,培训带给他的启发非常大。

可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需要大量资金,对于白手起家的刘华燕来说,一时抽不出这么多钱来。就在惆怅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12月,刘华燕获得了创业扶持小额贷款5万元。

短短4年时间,刘华燕将这笔小钱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先是扩建了农家乐右边的“大厅”;盈利之后,又逐步扩建了木质结构的走廊和一幢独立的两层茶楼。三次扩容,农家乐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围绕主房形成了一个集就餐、喝茶、娱乐为一体的高档农家乐。刘华燕告诉记者,现在一年能赚20万元,当年多亏了就业帮扶的政策支持,才有今天。过几个月,他打算再贷款10万元,对农家乐进行整体提档升级打造,向三星级标准看齐靠拢。

四项举措

278名失地农民全部实现就业

同刘华燕一样,震后,通过政府的就业创业帮扶,都江堰涌现了一批实现“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典型。有回乡带动乡亲致富的硕士大学生“村官”黄昌学;还有带动20余人居家就业的羌绣“绣娘”王晋芳;走出农门,到新加坡工作,月收入万元的周婷……

“震后,我们迅速成立了都江堰市因灾失地农民安置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都江堰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狠抓就业援助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四项举措,278名因灾失地农民全部实现了就业,过上了崭新的生活。

据统计,截至目前,都江堰市为因灾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350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5万元,开展专场招聘活动20场(次)。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