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参观考察第一天安排在青白江,不少与会代表还存有“天发黄、水发臭”的老印象。汽车一驶入正在建设的北部新城,与印象的强烈反差让他们纷纷探头朝窗外望去。

从城市生态绿廊到工业集中发展区,从同福新型社区到西部铁路物流中心,与会代表们很好奇:这座工业城何以实现华丽转身?其背后藏有怎样的密码?

高品质产业催生高品质城镇

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01%,全区森林覆盖率37.0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58平方米,居成都(吃,住,游,购,娱)第一。这说的是青白江吗?

青白江人回应:是的。现在,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路面更平整。

艾拉斯姆桥,里亚托桥……十多座极具异域风情的景观天桥串联起10公里长的城市生态绿廊。每到傍晚,上万的市民便和几千只白鹭等鸟儿和谐相处,踏歌而舞。这里是青白江吗?

有代表说,仿佛到了欧洲小镇。一位青白江人打趣道,到了这里,外国人觉得是回家了,中国人觉得是出国了。

让与会代表惊讶的远不止这些。“十一五”时期,青白江的城区规模由17.36平方公里扩大到30.56平方公里,筹资30亿元建设的“绿肾”“绿肺”“绿屏”、1200亩生态隔离带等,让昔日的青白江改头换面。

  与会代表追问:这些如何而来?

青白江区委书记孙建成给出答案:关键在工业转型升级。近几年,青白江关闭了29家排污不达标企业,主动放弃总投资数十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0多个,这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前提;国家级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打造,以及相关配套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新型城镇化孕育了商机、集聚了人气,更提供了品质的保证。

高品质城镇承载高品质产业

汽车行进的巨石大道,以玻纤行业全球排名第一的巨石集团命名。巨石集团年产玻纤达15万吨,“十二五”将追加投资30亿元,年产将达到40万吨,在玻纤行业全球排名当然是老大。

中国建材、巨石、台玻等重大投资项目聚集青白江,将打造世界最大的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聚集的吸引力来自哪里?与会代表直接发问。
    当地工作人员马上道来:2006年,青白江完成新老工业区整合,新的工业集中发展区被列入全省“1525”工程中的500亿元以上重点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洼地。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去年9月落户青白江。总经理靳文生表示,之所以选择青白江,一方面看重的是老工业基地的底子,另一方面看重的是这里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公共配套能够为企业留住人才。

成都芝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良武也有同感,之所以选择在去年作出将企业从东莞转移回成都的决定,就是因为觉得青白江配套条件已经具备,能够招到博士生、硕士生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了。

高品质的城镇吸引各类人才。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有员工2800多人,总经理冯霆感叹:以前招工并不容易,现在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青白江人都回家了。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正在向产业高端迈进,目前接触的都是世界级的顶级企业,他相信越来越好的城市环境会为企业和高端客户的接洽加分不少。

“产城一体”吸纳更多人安居乐业

行进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的青白江大道上,与会代表对“两化”互动有了最直观的体会。
    大道一侧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另一侧是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和北部物流建材配送中心,形成了新型工业与物流商贸互补、现代产业与新型城镇有机互动的“产城一体”大格局,将吸纳30万人在此居住、就业和生活。

冯霆认为,城镇既是产业集中地,也是人口聚集地和产品集散地,城镇必须成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还应该满足人全面发展的多种需求,而企业不但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现实支撑力,也应该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这样产城才能真正一体”。

孙建成介绍,目前已经编制完成生态工业园区等专项规划和两个区级战略功能区规划,把十大特色产业园区纳入城区总体框架,构建“产城一体”、互带互驱的布局链。园区是载体,孙建成的体会是,产业的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为“产城一体”的全新城市架构节约了土地、创造了空间。

家得润生态房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透露,他所在公司的投资方,还将在青白江北部新城投资建设高规格工业的CBD。“产城一体的良好发展态势让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有了参与的兴趣。”

快评

产城一体联动推进“两化”

□省社科院副院长 盛毅

与许多老工业基地一样,青白江传统工业基础好,是我省工业化率最高的城区。但过去城镇发展严重滞后,城区集聚人口规模小、配套功能差,产业单一、与城区发展缺乏密切联系,是典型的“大工业、小城区”、“大工业、弱服务”。大中型企业不得不自我配套,大搞生活和生产型服务设施;城区发展缺乏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也就长期停留在小城区状态。以“产城一体”为核心的“两化”互动,抓住了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为老工业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鲜活样本。

“产城一体”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即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和规划,城区功能配置不仅要充分满足城区居民需要,而且要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要按一体化思路重新集成和融合。这些要求,决定了企业的服务功能要向城区索取,自我生活和生产服务功能要全面推向社会;城区的服务功能设置要向企业覆盖,分散的服务功能要重新整合和提升,单一的城区功能要向复合型的城区功能转变。“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正是实现“产城一体”的关键所在。

“产城一体”的时代特征是新型。传统工业必须优化升级,新建工业层次必须提升。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按照“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要求建设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的产业园区和新城区,着重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功能园区、生态功能发展不足的课,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城一体”,成为必然选择。青白江总结的“探索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市体系联动发展的新型方向,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科学衔接与深度融合”,就是对“新型”的最生动阐释。

“产城一体”的最大动力是创新。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打破发展的路径依赖,打破传统的发展理念,必须靠深化改革和大胆创新。产城发展脱节,城乡发展脱节,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脱节,大都源于体制机制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城一体”,必须通过改革开辟道路,通过创新实现升华。青白江提出的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理念和做好“机制创新”这篇大文章,在“两化”互动工作机制、资源要素配置、政策扶持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四个方面,作了系统设计和大胆创新,为“两化”互动构建起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