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阿坝旅游: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坪头村的第一个红五月

□刘家 记者 松涛

6月的茂县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走进茂县凤仪镇坪头村,一幢幢充满浓郁羌族特色的小楼循山而起,错落有致,花卉果树掩映,流水绕屋而过,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世外桃源。

“旅游给坪头村百姓带来丰厚收入,村民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坪头村支部书记王学康告诉记者,仅5月坪头村游客人数就达7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0余万元。

地震前,坪头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水果、蔬菜等种植业,生活并不富裕。地震后,在抓农房重建、设施重建的同时,坪头村特别注重产业重建。他们确立了以乡村酒店、农家乐、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游发展模式,拓宽村民致富门路。该村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村两委牵头,全村农户以土地和住房自愿入股,成立“茂县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统一租赁村民的土地和住房,再以相同的价格出租给经营商。

村民王家全的新房在坪头村村口,是一栋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尽显羌风古韵,每个屋子都配有液晶电视和空调。小楼前是一大片种满梨树和樱桃的果园。王家全有些骄傲地说:“小楼连门口4亩果园,一起租给旅游公司了,5年租金一次性给了21万元。”王家全说,他的新房子在村里只算中等水平,好多人家的新房搞得比他家还要好。

村民余贵阳在自家一楼开起了羌族特色的小吃店,二楼开旅馆。“自5月1日起,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吃和旅馆加在一起,每天有700余元的毛收入。”余贵阳兴奋地对记者说。

夜幕降临,村口的晒场上响起优美的音乐,村民们忙完家里的活,三五成群走出家门,和着音乐跳起锅庄。

灾后重建的阿坝更美

□四川日报记者 刘星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阿坝州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旅游经济损失达40亿元。经过灾后重建,旅游产业全面提升。

震前,游客对阿坝州旅游的印象是九寨黄龙“一枝独秀”;如今,阿坝旅游产品正走向“百花齐放”。九寨沟、黄龙景区品质提升,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等重点景区实现升级,三江、水磨古镇、茂县羌乡古寨成功创建为国家4A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实现了改建或新建;以震中映秀为核心的区域正积极发展以观看地震遗迹、体验中华大爱、感受灾后巨变为主题的旅游产业;100个精品旅游村寨成为旅游主干道沿线靓丽的风景线。

【专访】

二次创业的三个镜头

——访阿坝州旅游局局长王福安

□四川日报记者 刘星

进入“十二五”,阿坝旅游围绕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两大主线,以九寨为龙头,做优做强三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突破性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旅游资源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掀起旅游二次创业热潮。

镜头一全域景区

记者:灾后重建中,阿坝旅游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全域景区。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王福安:打造全域景区,就是要以把阿坝州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阿坝州建设成为一个大景区。为此我们将全州分为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精品旅游区、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家园户外天堂旅游区、中国汶川映秀震中旅游区、羌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冰川·草原(湿地)国家公园旅游区等六大旅游产业区。

镜头二“三百”工程

记者:国际文化旅游节上,我们看到了阿坝州100个精品旅游村的魅力。

王福安:“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三百”示范工程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以映秀为核心的休闲农家乐,以汶、理、茂为核心的体验羌族民俗文化的“羌家乐”,以马尔康为核心的嘉绒 “藏家乐”,以大草原为核心的“牧家乐”,形成既突出区域特色、又实现全州共同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我们正制定阿坝州精品旅游村寨宣传促销方案,形成阿坝州旅游的新亮点。

镜头三旅游大交通

记者:灾后重建三年,全州新改扩建干线公路18条,公路通车里程达1.33万公里,旅游交通得到极大改善。

王福安:加快公路、航空、铁路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进程是“十二五”期间我们打造旅游大交通的核心。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成兰铁路、阿坝红原机场,突出抓好全州21条新开工国、省道公路建设,开展雅(安)马(尔康)高速立项前期工作,打造映秀镇、凤仪镇、川主寺镇、马尔康镇四个重要节点城镇。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