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2008年5月24日,受到严重损坏的二王庙古建筑

 

 

 

 

2010年11月18日,修复一新的二王庙古建筑群

  二王庙明日将整体开放

  灾情报告

  要么垮塌 要么见顶 古建筑被毁近九成

  8.0级强震对都江堰市二王庙古建筑群无疑是一场浩劫。

  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疏江亭……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二王庙,在此次地震中严重损毁面积4000多平方米,部分损毁面积7000多平方米。古建筑群要么垮塌、要么见顶,已无法辨清本来的模样。

  曾经站在上面能一览都江堰水利大坝全景的秦堰楼,地基严重下沉。两尊巨大的守门狮子,其中一个在石墩上旋转45度。用来连接各殿和山门的台阶上,落满了厚厚的瓦砾和碎石。“李冰纪念馆”里的李冰塑像独立于废墟之中。

  除了主殿外,戏楼完全坍塌,二殿倒塌,一殿出现倾斜,前山门已扭曲变形。这么多年来,留在庙里的历代皇帝御笔石刻和众多古人题字匾额,也全都毁在了那场撼动之中。

  重生报告

  最快

  地震后第二天众多专家开始清理

  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都江堰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来不及感慨,震后第二天,就和众多专家一起开始了清理工作。

  二王庙的抢救保护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确定了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等8家单位,对二王庙古建筑群进行技术对口支援。

  由此,中国当代“顶尖”文保机构的文物修复高手云集都江堰。

  最难

  30万方滑坡体修复建筑前先治灾

  根据勘测资料,二王庙依靠着的这个滑坡体长约160米,宽110米至160米,最大厚度达30米,总体积约30万立方米。

  古建筑的图纸都在,只需将坍塌下来的房屋栋梁等构件进行复原安装。可难就难在古建筑基础加固。虽然这里是花岗岩地带,但这种花岗岩很特殊,结构是砂石,非常疏松。因为有滑坡倾向,必须先做地质灾害治理,对山体进行加固,才能让上面的建筑安全,这是修复难度最大的一项程序。

  最稳

  上千根抗滑桩抵抗住山洪泥石流

  “治理滑坡体,主要以抗滑桩为主,整个山体一共打入了直径1米、深度在30—57米之间的160根抗滑桩。”

  为使滑坡山体形成一个整体,辽宁有色金属基础工程公司派任二王庙修复工程的项目经理赵文波说,他们采用机械挖孔,沿岷江边打了直径1米的72根抗滑桩,而古建筑基础下,则人工挖孔打进了141根抗滑桩。

  在10个月里,“山体中还打入了1000多根直径在0.5米以下的小径桩、树根桩,各类锚杆、锚索650余根,把松散的泥土紧紧抓牢。”樊拓宇说,加固工程还经受住了去年“8·13”特大山洪和“8·19”泥石流的突袭,无一处发生险情。

  最宽

  直径达60厘米进口印尼巨木为柱

  二王庙古建筑是典型的川西穿斗式结构,环环相扣。专家组考察发现,建设时间最长的老君殿,反而是受灾最轻的,上世纪修整时采用的砖木混搭建筑破坏最严重。

  工程监理单位、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公司监理工程师刘东光说,为此文保专家们坚决要求弃砖柱,恢复抗震性好的木柱。

  维修施工单位、泉州刺桐古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刘大山告诉记者,古建筑修复的专用木材本就很难找,而大殿、二殿、灵官殿等由于建筑体量比较大,对柱子的硬度、长度要求就更高,后来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了一种名为“菠萝格”的木头,一根的直径足有60厘米,才满足了修复要求。

  最旧

  古木注射药水原有构件用了七成

  二王庙的修复中,用了70%的原构件,最难的地方在于要让它修复后仍然是“旧”的。

  就拿二王庙的门匾说,它曾在地震中纵向断裂成两半,经修复后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二王庙内所有构件,无论新做还是修复,都经过了做旧处理。遇到病虫害严重的老构件,还需要用针筒把药水注射到木头中,涂上防火涂料后,再用到修复中。

  获奖报告

  殊荣比肩布达拉宫

  “最大限度保存和使用原有构件”,国家文物局验收专家组对于二王庙的修复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新中国成立以来,此项殊荣仅授予过布达拉宫和二王庙。

  此外,修复工程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等奖项。

  修复报告

  修复时间有多长?

  发现文物残片就记录,光清理废墟就是近半年

  华西都市报:都江堰不少景区早已开门迎客,为何二王庙会耗时近三年才重新开放?

  徐军(都江堰市文物局常务副局长):二王庙文物保护工程经历了清理排危、地质灾害治理、古建筑本体维修、完善防灾系统几大阶段。仅清理废墟就用了近半年时间。

  现代建筑垮了,把建筑垃圾铲走就可以了。但古建筑,特别是文物建筑的维修,施工上要求精益求精。必须先在废墟里找文物残片,一旦发现,必须拍照、画图、做好文字记录,这是十分费时间的。整个修复工程非常庞大,决定了其工期至少3年。

  修复工作有多细?

  小到一片花瓣一只鸟,用筛子在碎石里淘残片

  华西都市报:修复工程细致到了哪种程度?

  徐军:古建筑原来采用什么材质,修复时还需用同样的材质。而且,我们必须将倒塌的物件全部进行归位,小到一片花瓣、一只小鸟,都要重新修复上去,并保持原来的位置。

  这种精细,不仅是对文物本身的保护,还将给下次修复留下信息,让古代的信息一代代流传下去。

  “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石壁了震后几乎成了碎块。当时我们就组织了30多个工人,用筛子在碎石里收集残片,用了两周时间才收集完成。

  修复人员有多苦?

  一天爬两遍百米高楼,三年住板房落下风湿病

  华西都市报:有没有特别让你难忘的人和事?

  徐军:最让我感动的是,近三年来,文物专家们一直坚守在临江的板房里,不仅面临余震不断的危险,不少人还患上了风湿。其中,年近70岁的刘东光最为严重,一犯病第二天就起不了床。年过半百的刘大山也落下了风湿病。

  每天,刘大山都和工人们一起下工地,戴着已经略显白底的红色安全帽,大头皮鞋的鞋头都翻起了。他的身手不逊于年轻人,在高达数十米的大殿屋面上,有条不紊地指导工人具体的工作,有时他每天爬山上下数次,相当于一天爬两遍百米高楼。

  回访报告

  虞锦华的职业规划:开个茶馆不“早退”

  3年前的那场灾难,映秀湾电站的虞锦华在废墟里被埋了150小时。救援队伍花了56小时,才把她救出。后来,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经历了数次手术,她才从死神手中逃脱。

  出院后,虞锦华回到了位于都江堰的家中。不甘寂寞的她,萌发了个愿望:开一家茶楼,与更多人交流。

  昨天,成都军区总医院回访地震伤员,对她生存质量评估时打出了“良好”的成绩。

  重访评估:生存质量良好

  上午10时许,医生到来时,虞锦华正和母亲一起看电视。见到熟悉的医生,虞锦华很开心。

  寒暄后,康复科主任张安仁掏出几张问卷请她选择答案,这主要用于评估地震伤员的生存质量。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的评估。

  “参加朋友们的聚会?要去,人家喊我去,我就去。”“可以自己购物”“有点小工作,在电脑上帮别人看邮件。”“生活质量嘛,一般,不好也不差。”“对身体健康非常满意”……

  张安仁说,经过评估,虞锦华的生存质量成绩为“良好”。这有点出乎他和同事们的意料。

  生活自理:有母亲陪说话

  大部分日子,虞锦华的全部生活空间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是她康复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

  地震之前,虞锦华的家在6楼,跃层,主卧在2楼上,总面积190平方米,布置得很温馨,屋顶还有一个小花园。

  一场地震,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为了方便,她的主卧换到了楼下。屋顶,她只是偶尔被丈夫背去看看。小花园里长了些杂草,丈夫的工作很忙,只有她的母亲陈祖惠偶尔去清理一下。

  由于截肢部位太高,没有了髋关节,虞锦华用力全靠腰部,非常费力,很少使用假肢。不过,她能熟练地从沙发上挪到轮椅上,也可以独自去上厕所。

  保姆离开的日子,母亲就为她送三顿饭,陪她说说话。

  将搬新居:她想开家茶楼

  如果要外出,虞锦华全靠家人或保姆背着下楼。

  但她喜欢热闹,在家里呆得久了,虞锦华特别渴望出去。偶尔也会跟同事到河边喝茶、摆龙门阵,这是她生活中最开心的事。

  为了让生活更方便,不久她将搬进电站的宿舍区。新房在1楼,100多平方米,全按无障碍标准装修。她说,“以后,要出去与朋友聚会就更方便了。”

  今年才46岁,虞锦华不想提前过“退休”生活。“行动不便,好多行业又都不适合。”虞锦华说,她曾想过开网店,但这要涉及频繁的进货和出货,她搞不定。现在,她有了新的主意:开一家茶楼。

  前段时间,她还到处去物色场地。她说,茶楼经营起来简单,更重要的是,她的好多朋友都喜欢喝茶。如果她的茶楼开起来了,肯定会吸引朋友们。到时,她的生活就会更加有趣。

  朱琥 记者 席秦岭

  记者手记

  坚强如她只要灶台矮一点

  席秦岭

  三年前,记者曾在医院采访过虞锦华。

  采访过程中,一名患者家属给她递来100元钱,她礼貌地将钱退给了那位好心人。她说,“我现在很好,我不希望大家同情我,我希望自己有尊严地活下去。”

  那时,她的追求是“我要争取早日康复,我相信我一定能重新站起来,我还要加强锻炼,做到生活自理。”她的梦想是“等我康复了,我戴着假肢,坐着轮椅畅游全国。”

  重访,虞锦华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只要把灶台设矮一点,她生活自理的愿望就能实现。

  虞锦华坦然地接受着生活的变迁。她到处物色场地开茶楼,准备再呼朋引伴,让日子更有趣,更有意义……

  祝虞锦华如愿,期待再次的重访。
 

  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