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近日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

小金县藏族服饰

(别斯满服饰)

入选啦!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金别斯满服饰

别斯满服饰制作技艺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别斯满嘉绒藏族特有的地理气候、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在受外来文化影响之前,嘉绒藏族服装材料主要以牛、羊毛制作的水毯布料和胡麻布为主,款式和色调都较单一,以大襟藏袍为主。

1749年和1770年,清乾隆两次征剿大小金川,随军征战的士兵、屯兵及外来人口的增多,促使藏族不断吸收外来服饰技艺,当地服饰技艺得到一个新的发展。

1778年,小金八角碉守备木塔尔参加平定台湾之乱有功,被授予一品敬秩大臣,他的重孙阿木,自1837年起多次参加保家卫国战争,乾隆皇帝与道光皇帝多次给予他们奖赏,其中就有满族妇女服饰,小金别斯满一带嘉绒藏族便又吸收了满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将满族妇女服饰与本土服饰相结合,制作了今天更为华丽多彩,独树一帜的嘉绒藏族服饰。

别斯满服饰分为冬装、夏服、劳动服、礼服

嘉绒地区妇女擅长挑花刺绣,别斯满的妇女在挑花刺绣技艺上受满族服饰影响,在挑花刺绣上除了保留传统几何、花卉、雍忠等图案外,还借鉴了满服刺绣风格,增加了鸟兽、山川、河流、福寿等图案。而且,刺绣丝线色泽搭配突破传统大对比色调,色泽更加优雅和流畅,与之相应,刺绣技艺也显得格外细腻生动。别斯满妇女还保留了纹饰简洁大方、内容丰富、色调丰富的修编技艺。传统挑花刺绣和编织技艺以及借鉴满服裁制和刺绣技艺,让别斯满地区特别是妇女的服饰在嘉绒地区独树一帜、独具魅力。别斯满地区妇女的头饰正中都悬挂大鹏金翅鸟头饰、胸佩方形嘎乌,金银耳环、象牙手镯、腰间佩戴的针线包制作非常讲究。

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根据生产和生活习俗分为:一般生活服和礼服。一般生活服装由羊毛绒或牛绒纺织成线,然后编织成毪衫。颜色一般为褐色。男女均为长衫,劳动时轻便,耐摩擦。

男子礼服为圆领大襟,面料为黑色卡基布、缎料、呢子等。领口镶十五公分宽的水獭皮或豹子皮,紧挨着皮子镶两公分宽的彩色氆氇,氆氇下面镶一公分宽的金色丝带,袖口和下摆相同。衬衣分别为白色、黄色、绿色绸缎,满大襟、领口、袖口、下摆均镶15公分的边。裤子为白色,脚穿红黑相间的翘鼻藏靴,头戴狐皮帽,有的是一整张狐皮戴在头上。

女子礼服中的藏袍与男子样式相同,只是领口、袖口、下摆只镶水獭皮一种。女子礼服中另一种为大襟短衣、领口、袖口、下摆用彩线绣15公分宽的花边,图案为吉祥图。这种服饰相传于乾隆时期的满族服饰,系皇帝赐与小金嘉绒屯兵将领木塔尔的,由于他在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皇帝赐予他的奖品中就有满族妇女服饰,后来别斯满妇女们在满服的基础上在刺绣方面结合了加绒藏族文化元素形成了今天别具特色的服饰。服饰下面是长裙,由几片颜色不同的绸子拼接成褶裙。

配饰方面:别斯满妇女头戴黑色绣花头巾,头巾前沿戴由几个小方银块组成的头饰,小方块中镶有珊瑚珠,胸前挂女式嘎乌,栓银腰带。男子斜披嘎乌,腰挂藏式吊刀。

传承情况:传承人李琼萍自小便跟随母亲学习刺绣、编制技艺,一学就是三十余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李琼坪更是带领着当地的妇女大力发展藏族刺绣,于2012年创办了别斯满服饰基地,别斯满服饰制作技艺从几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人,别斯满传习所不仅在小金县各乡镇进行传播,还到马尔康、金川县等地进行学员培训和传播工作,开办了各种培训班,目前共开展各类培训班30余次,这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别斯满服饰的制作技艺中去。

李琼坪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多次参加州上和省上举办的种类非遗活动和各类比赛、各类培训,不断努力和提升别斯满的制作技艺水平。2013年7月,她荣获阿坝州第三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服装设计定制工”二等奖;2017年6月,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荣获太阳神鸟奖;2017年6月,在成都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中荣获新生代传承之星。2019年7月,被选派到四川省纺织学校进行非遗方面知识学习提升。2019年10月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参加第七届中国非遗节阿坝州分会场活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