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四川省阿坝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全州现有藏、羌、回、汉等4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比80.6%,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多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六大教派齐聚,素有“汉藏走廊”“治藏依托”“秦川锁钥”“蜀西关键”之称。近年来,阿坝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求,创新“多方联动、多元路径、多点结合、多维宣传”“四位一体”机制,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综合示范效应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截至目前,全州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县1个、示范单位4个、教育基地3个,省级示范县5个、示范单位18个、教育基地3个。

一、坚持多方联动,健全齐心共建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全州核心主干,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全力支持,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点面统筹、部门协同强大合力。一是注重规范引导。制定出台《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阿坝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意见》等20余份政策文件,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总依据总要求,确保创建同频共振,有的放矢。二是创新四级联创。健全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创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层层负责、齐抓共管格局。落实“一把手抓创建”责任机制,全覆盖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创建领导机构,及时召开常委会会议、动员大会、协调会、领导小组会、推进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三是深化区域共创。将创建活动与区域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与广东、湖北、安徽等地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合作协议》;与成都市、德阳市、甘孜州、果洛州、甘南州等地建立联动联创机制,推动思想联通促共建、稳定联管促和谐、业务联手促发展。四是广泛借智借力。探索民族党派服务民族地区发展战略合作机制,与6个省民主党派省委和四川省工商联(省商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常态化互访合作,带动形成长期性、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格局。

二、创新多元路径,夯实全域创建基础。对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标准,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拓宽创建路径,推动形成全域创建良好氛围。一是创新“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以“爱国、团结、守法、感恩”为主题,创新开展“联户联情、联寺联僧、法律政策七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全州123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7435名党员干部与19.2万户农牧民群众、1.8万名宗教界人士建立帮扶机制,办结群众诉求150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0余起。二是深化“四同联动”机制。大力实施“创建+”,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经济发展同频、与脱贫攻坚同推、与维护稳定同抓、与凝聚人心同促“四同机制”,同步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三是落实常态奖惩机制。建立“一年一表扬、五年一表彰”常态机制,大力表彰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全州338个模范集体、1008个先进个人分别受到国家、省、州表彰。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测评指标》,细化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2个测评指标,并配套制定“示范单位动态管理”“下滑单位摘牌追责”等制度,增强考核刚性约束,形成完整制度体系。四是开展互观互检。按照“学习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工作要求,组织全州13个县(市)和6个州级示范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达到相互找差距、相互提建议、相互促提高效果。

三、注重多点结合,建立融合发展格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和谐幸福家园、富裕小康家园”相融相促,大力增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一是与建设“生态美丽”家园相结合。先后编制实施《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规划》《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和《阿坝州岷江流域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全国首个“人与生物圈计划教育基地”落户阿坝。同时,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全国藏区率先实现A级景区县(市)全覆盖,成为全世界在一个地域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地区。二是与建设“和谐幸福”家园相结合。实施“依法治寺、以戒管僧,僧尼持戒守法”和“社会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工程,深化寺庙财税监管和寺庙场所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困难僧尼分别按政策纳入低保、五保、医疗救助范围,有效解决寺庙“五通三有三覆盖”问题。创新开展网上信访工作,制定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办法)130余个,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三是与建设“富裕小康”家园相结合。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创新生态扶贫、十五年义务教育、“交通+”等符合阿坝州发展实际的机制,全州10个县(市)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在民族地区率先实现行政村通达、通硬化路“两个100%”,贫困人口减少至4862人。

四、强化多维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主线,大力开展创建活动“七进+”等活动,确保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借助新型媒介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孝善和俭”道德传扬、“历史的记忆·和谐的家园”口述历史等活动,摄制完成162集口述历史专题纪录片。扎实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在7个县(市)启动“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示范建设,全州292个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村级活动室、贫困户家中全部悬挂国旗和领袖像。二是狠抓文化浸润。坚持把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在乡镇、寺庙建立文化站、农家书屋等1876个,实现州、县(市)有两馆,乡(镇)有站、村有室、广电进村入户。编写《杂谷脑河流过的地方》《沃布基的故事》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土教材,启动“藏羌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并在上海、深圳建立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加强与内地各族的文化互学互鉴。三是狠抓示范引领。坚持“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打造亮点、示范带动”的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省、州级示范命名的培树、推荐、评定工作,将55个单位作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力打造一批创建氛围浓厚、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示范点,逐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阿坝州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