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团结进步花盛开 阿坝儿女心相连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阿坝州民族工人文化宫广场,人们围成圈跳起欢快的锅庄,引来不少群众和游客驻足观看。
“我学着跳了两三遍就会了。”来自壤塘县的三郎初陪家人到州人民医院检查身体,下午出来散步看见广场上有人跳锅庄,就跟着节拍跳了起来。她说:“我们都不认识,是锅庄让我们聚在了一起。”
在我州的城市乡村、农区牧区,人们围在一起跳锅庄的和谐画面并不鲜见。阿坝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休戚与共,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川西北高原竞相绽放,阿坝儿女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共享幸福生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主题,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州呈现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升、民族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
团结是基础——各族群众像石榴籽抱在一起
“我们将这座桥取名为‘德杰桥’,藏语意为友谊桥,因为它不仅连接了河的两岸,更连接了全村人的心。”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退休老干部昂堂尕所说的“德杰桥”是一座连接神座村古寨与原始森林的伸臂桥,它设计奇特、结构巧妙,是中华民族桥梁建设艺术的瑰宝。
团结和谐、互帮互助是神座村的光荣传统。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邓德深知教育的重要性,2018年,他带头出资10万元,并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教育基金,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学生。
“我们现在已经筹集到5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在寒暑假,专门聘请老师为全村的学生辅导和培训。”神座村党支部书记索白告诉记者,目前,教育基金由村里的老党员们共同管理。
“在邓德的资助下,我家建起了新房,子女都顺利读完了大学。”邓德的帮助让贫困户罗里一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下,神座村村民心手相连、团结奋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将神座建设成为和谐、幸福、美丽的新村寨。
在阿坝大地,像神座村群众一样守望相助的事例比比皆是。
交通部援藏干部张巍用脚步丈量阿坝的山山水水,倾力倾智帮助阿坝破除交通瓶颈,架起了首都北京与藏区阿坝的“连心桥”;“九寨的哥”吴强在“8·8”九寨沟地震当晚,不顾个人安危,驾车转移沿途受灾群众,传递了守望相助的正能量;马尔康市松岗镇松岗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奔康,用辛勤劳动换来村民的幸福指数……一个个民族团结的鲜活事例诠释着我州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历程,并成为阿坝的一张新名片。
民族团结花绽放,阿坝高原展新颜。近年来,我州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抓手,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各项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先进、模范的带动作用,使各族干部群众民族团结意识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如今,我州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儿女树立起了坚定的民族团结信念。
进步是目标——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放眼奋进中的阿坝,成阿工业园区“初长成”、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高效推进、汶马高速公路实现分段通车……催人奋进的数据和成果写入“成绩单”,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经济增效、山川增绿、群众增收的新阿坝正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起航。
房屋整齐划一、村道平整干净,村民有说有笑、小孩嬉戏打闹……走进茂县南新镇攀川村,一缕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春风”扑面而来。
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收入偏低,这是攀川村搬迁之前的真实写照。2007年,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攀川村从原居住点整村避险搬迁至现安置点(牟托村沙坝田),村民们搬出了新气象、新生活。
近年来,攀川村通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三百”示范工程、脱贫攻坚等惠民工程,交通、水利、电力、管渠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该村引导村民种植车厘子、金黄枇杷、青红脆李等特色水果,并积极发展羌山泉水土鸡集体经济项目。据了解,2018年,全村经济收入2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000元,实现了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目标。
“羌山泉水土鸡集体养殖项目每年有8万元的租金收入,目前已进行了三次分红。下一步,计划将建好的一座450吨果蔬气调库出租,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持续增加村民收入。”谈到未来发展,攀川村党支部书记夏小平信心满满地说。
镜头转到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在成都市新津县的对口帮扶下,该村正在抓紧建设小金县第一个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农博+苹果共享农庄”,预计今年8月底前试运营。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木栏村和官寨村616户2220名村民增收。
同时,村民还可通过土地、果树和闲置房屋等资产资源入股。目前,木栏村409户1407人已成为“股东”。今年74岁的村民陈旺财将自家2亩地投入到“农博+”项目,每亩地每年保底收入1.2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对口帮扶给我们带来了致富希望。”陈旺财老人高兴地说。
攀川村、木栏村群众的幸福变迁是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促发展惠及各族群众的缩影。阿坝儿女共筑民族团结之魂,以进步为目标,走上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民族团结进步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进步的果实最香甜。如今在阿坝州,一幅幅盛世和谐、民族团结的优美画卷,一个个平安有序、发展进步的繁荣景象,诠释了全州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各族群众在这片沃土上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同步小康。(记者 姜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