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坝州小金县紧扣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标,结合实际画好“六个同心圆”,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画好职责使命“同心圆”,把工作合力凝聚到最大。小金县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抓落实、求实效为主线,第一时间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旋律。一是定目标。紧扣全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标,确立了“三县三地两区”战略目标,力争今年完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目标,推动小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二是定责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宣传教育组、经济发展组、民生保障组等7个机构,安排1名副书记、1名县委常委、1名副县长具体抓落实,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创建。三是定任务。制发《小金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列出7大类23个具体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明确创建任务。到2020年,将全县90%以上的乡镇创建为州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80%以上的村(社区)创建为县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四是定机制。建立定期研究部署机制,创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建立工作保障机制,为创建办配备专门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5人,安排创建经费110万元,最大力度保障创建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督导机制,县创建办、督查室等部门不定期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并限期整改问题,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画好共创共享“同心圆”,把创建氛围营造到最浓。树立“民族团结,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理念,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在全县形成了“处处都有创建氛围,人人都是创建使者”的好氛围。一是广泛动员“浓氛围”。召开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动员会,结合州委全会精神宣讲、“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邻里友爱·守望相助”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动员干部群众参与创建。二是深度宣传“浓氛围”。在中央省州县级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在县城3处大型LED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在国省干道旁制作大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展厅1个,以多种方式为创建工作凝心聚力、造势鼓劲。三是强化学习“浓氛围”。通过中心组、会前学法等,深入学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将民族宗教法规政策纳入县委党校培训、干部任前理论考试,将民族法规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纳入“农民夜校”教学内容,编印发放《农民夜校乡土教材》1.6万册。四是示范带动“浓氛围”。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思路,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创”,2011年至2018年,创建“阿坝州民族团结示范(先进)单位”39个,带动了创建工作纵深推进。
画好民盼民愿“同心圆”,把群众福祉提升到最高。小金县坚持把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有机结合,以发展促创建、以创建促发展,给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自豪感、自信感、幸福感、获得感。一是用“美好蓝图”增强群众“自豪感”。大力宣传“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等宏伟蓝图,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宣传党的好政策,传递为民好声音,增强群众自豪感。全县干部群众对实现“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建成“三县三地两区”,充满了信心和自豪。二是用“发展成果”增强群众“自信感”。2018年,小金县实现GDP16.32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8万元、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19元和12806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9.9%;接待游客133.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7.5%,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小金被评为全省“电商扶贫特色县”“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助农增收工作先进县”,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对小金的发展信心十足。三是用“民生实事”增强群众“获得感”。近年来,小金相继推出“农村公路建设年”“水利攻坚行动”等“民生大餐”,去年,全县投入1.83亿元,实施“10项民生工程”,办成“19件民生实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通过与四川嘉祥教育集团建立“3+3”教育精准扶贫合作机制,在小金中学开办嘉祥实验班,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在县医院建成全州首个眼视光中心等等这些实事,解了民难,圆了民盼,群众很认可,从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四是用“脱贫成效”增强群众“幸福感”。近年来,小金县累计投入16.54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帮助群众发展产业、配套设施、就业创业等等,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小金县分别接受了州级和省级“整县脱贫摘帽”验收评估,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增加。
画好法治善治“同心圆”,把和谐局面巩固到最牢。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以深入推进“四创工程”和乡村“善治工程”为主线,持续发展巩固和谐稳定大好局面。一是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扎实开展“七进”创建活动,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营造民族团结好氛围,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二是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研究出台舆情管理、媒体管理、新媒体审稿等制度措施,积极完成官方门户网站网络安全自查自纠,加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规范管理,有效处置应对网络舆情,全县意识形态主流态势总体向好、健康向上、平稳可控。三是推进依法治理常态化。以“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小金”为主线,全面深化“平安小金”创建成果,加强矛盾纠纷调处、重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社会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依法加强寺庙管理, 2013年以来创建“文明和谐平安宗教活动场所”省级4个、州级16个、县级17个。四是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力。深入实施“一核三治”乡村善治工程,改造提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1个,新建改造村级活动阵地84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组织28个;组建乡村党员应急队157支,修订完善134个村的《村规民约》,组织2550干部进行藏语培训测试、179名村干部进行汉语培训测试、2063名干部测试精准扶贫政策,不断巩固发展“班子队伍得力,党员干部出力,基层组织给力”的干事创业格局。
画好新风正气“同心圆”,把共同家园构筑到最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正气,营造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一是筑牢精神家园。小金县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围绕新时代小金“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研讨220场次,开展“诵党章、知党情、强党性”悦读会、“重走雪山红路、参观红色遗址、重温红色记忆”党性教育等主题活动,组织“小喇叭”宣讲团、藏汉双语宣讲团等深入乡村巡回宣讲。二是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开展“践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出台《小金县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引导136村社建立“红白理事会”,选树560余名乡村“好媳妇”“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建成6个“孝善和勤俭法”示范点,创建3个州级“文明村”,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弘扬最美精神。启动了以“爱国·守法·友善·诚信·感恩·奋进”为主题的第四届“最美小金人”评选活动,评选出“最美小金人”10人,用“最美精神”吸引群众、教育群众、感化群众。四是践行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构建自然美、环境美、城乡美、心灵美“四美家园”。去年,建成20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32个州级“四好村”,投入2010万元治理134个村的厕所、垃圾、污水,建成地灾治理项目9个,新建防洪堤3.1公里,绿化交通干线17.8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2.66%,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画好培根铸魂“同心圆”,把文化魅力发挥到最佳。小金县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导向、铸魂育人作用,着力把小金打造成“红军长征文化励志铸魂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强县。一是挖掘文化。加大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挖掘力度,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州级37个、县级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70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人、州级22人、县级44人。二是保护文化。加强结斯向花村、日尔董玛村、抚边墨龙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全面打造提升两河口会议纪念馆、达维会师桥、沃日土司官寨等文化地标和文化符号,建成21个乡镇文化站、134个农家书屋及马尔锅庄非遗文化传习所,全面保护和发展好小金的“文化名片”。目前,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43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个、州级6个、县级29个。三是传承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全力打造提升两河口会议会址纪念馆、达维会师桥、同乐会旧址等党性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水准办好长征干部学院“小金分院”,把小金打造成全国知名“红军长征文化励志铸魂地”,把两河口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把沃日官寨建成“嘉绒土司文化体验地”,促进文旅融合、文化传承。四是发展文化。加快推进斯古拉文化城、四姑娘山音乐文化产业园、四大安村天空之城森林游憩等文旅项目,加快四姑娘山5A、两河口4A、沃日官寨3A景区创建,举办四姑娘山传统朝山会、川西北嘉绒藏歌会、别思满风情节、夹金山越野挑战赛、小金苹果采摘节等文化活动,今年还将新举办四姑娘山·七夕玫瑰情人季,进一步提升小金文化的影响力、小金旅游的美誉度,把文化魅力发挥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