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旅游

欢迎访问阿坝旅游网

  • Loading...
服务热线:4000886969
阿坝四季
[扫码购票]

编者按:开展全州全域旅游环境整治是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的扎实行动,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迫切需要,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条件,是周边地区工作倒逼的现实需要。即日起,本网开设《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在行动》专栏,就我州各县(市)全员参与、铁腕整治,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全方位营造更加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切实以环境大整治推动旅游大提升、促进阿坝大发展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记者 秦远俊

5月立夏,万物勃发。

同月7日,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参加2019年1至3月排名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333个,覆盖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2050个。在此次“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红榜上,阿坝州赫然在目。

佳绩难得,这真实地反映了阿坝人为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责任和担当。

喜报频传,雨后初晴的阿坝高原生机无限、涌动不歇。全州上下正再接再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并按照4月28日召开的全州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面打响了全域旅游环境整治“攻坚战”“歼灭战”,着力营造放心、舒心、安心的良好环境,向新中国70周年国庆献礼。

以坚守生命线的高度

点燃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的重要“动力源”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阿坝的立州之本和发展生命线。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着眼长远发展,直面现实问题作出的必然选择,确立了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发出了掀起“第三次创业”热潮的号召,以回应阿坝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这个窗口和跳板,阿坝人清醒地意识到,垃圾成山、污水乱排、滥砍乱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袭扰,让原本美丽的阿坝生态处处告急,全域旅游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急、急、急!

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随之席卷而来。“全员参与、铁腕整治,全方位营造更加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在全州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州委书记刘坪发出的号召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会后,马尔康市基层干部马兴玥说:“一场大会点燃了我们打一场环境整治攻坚战的斗志!”

有改变才有未来。主抓这项工作的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详细的路径和规划,多角度同时推进发力,正在制定完善《阿坝州全域旅游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以推动《阿坝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阿坝州及县(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也纷纷行动,大力整治卫生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环境,重拳出击、打击乱象,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各级干部身体力行,带头走街入户捡垃圾打扫卫生,努力让各族群众和各方游客进出放心、游玩舒心、居住安心。

划“红线”标“底线”,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化,在给人为活动划定限度的同时,阿坝人正矢志不渝守护绿色空间,让变革在逆境中顺利推进。

以维护生命线的制度

为阿坝旅游“第三次创业”聚人气、引财气、强底气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回顾30多年来的发展,阿坝旅游业可以说是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建设为主,我们将其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业界人士靳云鹏坦言,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对我州旅游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曾经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以自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适时,我州顺势而为,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全州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这个总基调便是“转型升级”,总思路是“全域旅游”,总战略就叫“第三次创业”。

伴着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的完全转变,旅游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时刻考验着阿坝人的应对之策。“景区内专门搞管理的人员按部就班就能收到成效,景区外怎么办?”基层群众并不看好,直说“难”。

“不难就不叫革命了!”一句说起来简单的话,实现起来却不容易。经历了全面深入的整治后,各地城乡环境、交通干道、景区景点等面貌陆续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行程数百公里,视野内垃圾成片、污水横流的场景逐渐消失。阿坝旅游呈现出了它本该有的样子,游客纷至沓来。

据统计,“五一”假期,全州共接待游客70.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996.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11%和22.89%。其中,来州游客以自驾、短途、周边游为主,进出州车流量为32.21万台次,同比增长185.18%。全州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和安全事故。

全员参与、铁腕整治,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出了阿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的人文之韵。

以延展生命线的力度

让环境改善带来的影响朝更深远的方向延伸

干净之上才有风景。

干净!这是如今理县当地群众最直观的感受。

5月,降水量明显增多,浑黄的杂谷脑河水穿城而过,位于城外的污水处理站却让人眼前一亮。没有肆意横流的脏水、没有纵横堆放的垃圾、闻不到明显的异味……记者在现场看到,入河口处经过处理后变得清澈的“污水”与暴涨的河水泾渭分明。

污水处理站的建成,意味着全城居民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完全处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产业的支撑让吉祥谷的人们“安下心来”。

在壤塘县蒲西乡小伊里村,道路两侧的绿化充满了勃勃生机。“我们村的道路现在既宽敞又好走,游客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心情也很舒畅。道路环境好了,游客就会越来越多,相信今年我们的旅游收入肯定会增加。”小伊里农庄何老板兴奋地说,沿线村民正享受着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成果。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壤塘县公路分局局长何先渝说,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就是要将一条条国道、省道、县道甚至乡道、村道打造成惠民的致富线。如今,放眼望去,一条条四通八达、郁郁葱葱的旅游道路宛如一条条绿色绸带,给美丽的壤塘增添了无数灵性,更给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了致富增收的希望,让农牧民群众有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初夏的季节,沐浴着暖阳,一路行来,尘土飞扬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绵延不断、错落有致的林带和花草;违规标识标牌难觅踪影,环境变得整洁舒畅;车辆行人畅游美景,人们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

变化就在眼前。阿坝人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破解生态困境关键之力,以体制机制创新铸就绿色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推动美丽幸福愿景不断走向现实,让绿色福利持续滋养阿坝儿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